老铁们
最近有没有一丝丝中暑的感觉?
近日一位非洲友人中暑晕倒的照片在网上热传。入伏之后,全国普遍高温,大部分地区进入“烧烤”模式。酷暑天,哪些事情尽量不要做?遇到中暑情况,该怎样急救?超实用防暑指南???一网打尽!
空调房睡一夜
易致热中风
很多人夏天喜欢开着空调裹着棉被睡一整夜。但室内外温差过大,会使全身毛孔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脑供血不足,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史的人更易发作“热中风”。
提醒: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过低,使用时间不要过长,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最好不要超过5℃。
一大早去晨练
易致心脑血管意外
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去晨练。但夏季早晨6点钟前,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高峰期。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能量的消耗大,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也明显增加,对人体耐受力提出很大挑战,容易支撑不住,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提醒:夏季应尽量避开过早晨练,改为黄昏时间。
渴极了猛灌水
严重可致心肌梗死
三伏天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加快速度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
提醒: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喝~毫升即可。
运动后猛喝冷饮
诱发心梗
如果在剧烈运动之后大量饮用冰饮,虽会带来短暂的舒适感,但会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心脏、大脑等脏器的耗氧量加剧,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尤其是心梗。
提醒:夏季降温要适度,最好采用逐渐降温的方法,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病史的中老人。
刚吃饱就午睡
易诱发脑梗死
三伏天高温,很多人晚上睡不好,午睡半小时左右很多好处。但忌餐后即睡,因为饭后血液会集中在消化系统,血流速度减慢、血液粘稠度增加,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流量相对减少。此时,如果立即睡觉,可能加重心脑供血不足,出现胸闷、头晕、乏力等不适,严重者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提醒:可在午睡前小睡30分钟,或在午餐后半小时后再睡。
出汗后洗冷水澡
易形成血栓
三伏天,气温高,人体温度也高,洗个冷水澡,这种突然的冷刺激不仅仅会造成外周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有时甚至会导致冠状动脉严重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危及生命。
提醒:满身大汗的时候,先用毛巾擦干汗,再去洗澡或者吹冷风。如果要冲冷水澡,最好先用冷水冲四肢,等身体适应后,再冲全身。
烈日下光膀子
严重可致肾脏疾病
不少户外工作者图凉快,脱掉衣服光膀子干活,皮肤被晒得黝黑。但夏季人体前心后背的毛孔都打开了,如长期被紫外线照射,除了会被晒伤,还会导致水肿,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肾脏疾病。
提醒:高温天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特别要避开日照最强的上午10时至下午2时,必须工作时,没两小时要去阴凉地稍作休息。
蔬菜水果当正餐
易致肠胃病
夏天因天气炎热,许多人都没什么胃口。有些人甚至经常用水果蔬菜代替正餐。夏季人体的代谢速度比冬天要快,不吃主食会让人体阳气受损,免疫力下降,易患疾病。
提醒: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西瓜、苦瓜等,同时要多补充水分和盐分。
?中暑急救
避开3个误区
误区1:中暑后稍作休息就行一些人中暑后,适当休息后,自我感觉恢复了,就继续外出活动活劳动。这时可能发热的症状还未消退,或可致病情加重,甚至引发重度中暑。
对策:尽快到阴凉通风处休息,最好半小时测一次体温,如果持续发热,医院就诊。
误区2: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中暑后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负担。
对策:中暑发高烧时,最好采取物理降温方式,如用冰袋、冷毛巾敷额头、腋窝等处。
误区3:中暑后应大量喝水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对策: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正中红心
4分钟速览#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一集《时代之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长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