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肝寒犯胃胃溃疡案

肝寒犯胃(胃溃疡)案安辉

刘某某,女,76岁,四川人,主诉:胃胀呃逆3月余,舌暗红,苔白厚,脉左细右弦,诊断:胃溃疡(肝寒犯胃),予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治疗,疗效显著。胃溃疡病多由外感六淫、内伤情志或饮食劳倦等因素导致脾失升清、胃失和降而脾胃失和。该患者因内伤情志,肝血暗耗,肝寒横逆,克犯脾土,胃失和降而发病。若肝寒得温、脾土得运则胃胀呃逆自去。故本案以大补肝汤、麦门冬汤、茯苓甘草汤取得良效。

患者老年女性,半年前因胸闷痛至外院住院治疗,诊为ACS,予植入支架两枚,术后坚持服药治疗。3月前因家中变故出现胃胀纳呆、呃逆频繁,再次入外院,行胃镜检查示:胃溃疡,胃潴留,予抑酸护胃等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遂来我院求中医治疗,予抑酸护胃及对症治疗,中医以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治疗后,症状好转。

初诊:

患者精神不振,面色萎黄,形体消瘦,呃逆频频,诉胃脘部胀满、纳呆不欲食,四肢乏力,难以入眠,小便调,大便秘结。查体:BP/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正常,HR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舌暗红,苔白厚,脉左细右弦。实验室报告:年2月外院胃镜示:胃溃疡,胃潴留。心脏彩超示:心瓣膜退行性变。此为肝寒横逆、胃失和降所致,法当温肝散寒、和胃降逆,方拟大补肝汤、麦门冬汤、茯苓甘草汤加减化裁:

半夏10g生姜10g旋覆花10g(包煎)煅赫石20g(先煎)桂枝10g茯苓20g党参15g甘草5g麦冬10g白芍15g海螵蛸15g苡仁15g

上方加水ml,煎至ml,温服,日一剂。共5剂

二诊:

服用前方后,患者呃逆缓解,胃脘部胀满明显减轻,纳食较前增加,睡眠改善,小便调,大便秘结,查:BP:/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正常,HR70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听诊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暗红,苔白,脉左细右弦,治疗有效不必更方,继续予原方服用10剂,服用后诸症消失,门诊随诊。

按:

胃溃疡病属中医“胃脘痛”“呃逆”“痞满”范畴。中医认为,该病最根本的病机是脾胃失和,即脾失升清、胃失和降所致。脾胃失和的原因既有外感六淫之邪、又有内伤情志及饮食劳倦等因素,治疗时除了调理脾胃之外,还需顾及病因,如祛邪扶正、调畅情志及调节饮食。该患者因家中遭遇变故,致肝血暗耗,肝寒横逆,克犯脾土,胃失和降而发病。故而治疗时不仅要调和脾胃,还要顾及肝寒。大补肝汤出自《辅行决》,为治肝气虚方,主症: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呃声不止,头目苦眩,不能坐起,汗出,心悸,干呕不能食,脉弱而结者方。原方中桂枝、干姜味辛补肝用,五味子酸泻肝体,山药味甘以缓之,此肝本脏之调理,用旋覆花、代赫石味咸补心,肝虚则子弱,木不能生火。竹叶苦入肾,虚则补母。而本方中取其组方之义,干姜换用生姜、白芍代替五味子,苡仁代替山药,以增加其祛湿之功。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有清养肺胃、降逆下气之功,原用以治肺痿,症见咳唾涎沫、气逆而喘、咽干口燥、舌干红少苔,脉虚数者。在此病案中选用麦门冬汤则选其清降肺胃之功。肝虚不能升,则肺火不能降,故而有难以入眠和大便秘结之症,选用此方正为清降肺胃之气。然恐滋阴太过,故而麦门冬用量仅为常规的六分之一。茯苓甘草汤出自《金匮要略》,有温阳化饮、通阳利水之功,主治心下悸,不渴,四肢冷,苔白滑,脉弦。适用于中焦水饮停聚。综上所述,该患者的基本病机为肝血暗耗,肝气虚损,肝寒横逆犯脾,肺胃失于和降,水饮内停所致,故而根据其病机选用补肝虚之大补肝汤、养肺阴之麦门冬汤、温化水饮之茯苓甘草汤综合化裁而得方,故而效如桴鼓。

在临证时对于内伤杂病而言,单纯的虚或单纯的实均不多见,而虚实夹杂更为普遍。这就要求我们在辨证时明确病位在何脏何腑,即虚在何脏何腑、实在何脏何腑,只有定位准确,实性情楚,才有疗效可言。其次要明确脏腑的相互关系,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脏有病他脏往往受到牵连,所以在补泻过程中需顾及相关脏腑的平衡,才能达到阴阳气血的平衡互用。

温馨提示:本







































白癜风早期症状图片
白癜风应该注意什么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l/997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