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方尽,长夏初至,陕西省卒中学会第一届神经疾病营养管理高级培训班于6月23日在古都西安圆满举办。此次培训医院、医院、交大一附院、医院十余名资深讲者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神经疾病营养管理的精彩讲座,从临床基础操作、营养管理难点的讲解到国内外指南、前沿研究进展的解析,累累新知,饕餮盛宴。
陕西省医院江文教授首先对脑卒中病人营养管理目前面临的挑战做了细致的介绍,他以指南为基础,临床研究为参考,用四个问题,“要不要喂养”,“怎么喂”,“喂多少”,“喂什么”,引导大家对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进而引出在接下来的培训中将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
医院袁方博士随后介绍了“重症脑血管病急性期营养管理研究(OPENS)试验方案及研究进展”。OPENS(OptimizingEarlyEnteralNutritioninSevereStroke)研究是我国首个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急性期热量供给方案的大型多中心随机研究,医院参与。我们期待随着神经重症患医院规范化的开展,也将有更多的研究单位加入进来,一起为优化临床试验贡献力量。
陕西省卒中学会副会长医院李宏增教授以“人工喂养:何时启动肠内、肠外营养”为题向学员们逐一介绍了目前关于“启动肠内、肠外营养的时机”存在的争议、国内外指南推荐意见及相关临床研究证据。李宏增教授用二十二个具体的问题,简明通俗地讲解了“何时启动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情景。
中国卒中学会重症脑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杨方博士为大家带来了两个精彩内容。她首先在从病生理基础、临床证据的角度详尽地讲解了神经危重症患者能量、蛋白质、脂肪的供给策略,之后在下午的培训中,又以“神经疾病肠道微生态研究”为题,向学员们介绍了肠道微生物相关基本概念、肠道微生物与大脑的通讯机制、肠道微生物与基础神经发育、神经退行性变疾病、脑内免疫性疾病的关系,使大家对目前火热的肠道微生态研究有了全面的了解。
目前肠内营养制剂种类繁多、琳琅满目,常常使临床医生不知所从,医院营养科闫凤博士从营养学专业的角度逐一介绍了市场上主要的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及其适用途径,并以病例实战的方式,“手把手”教会大家选择合适的营养配方。
陕西省神经病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交大一附院罗国刚教授从“血糖异常的危害”、“急性期血糖控制目标值”、“脑卒中急性期血糖管理”三个方面讲解了神经重症患者血糖管理相关知识,并且分享了科室多年经验。他提出的“八九不离十”的概念,朗朗上口,令大家记忆深刻。
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院营养科赵长海教授以“临床营养评价”为题,讲授了临床营养的基础知识、膳食营养、体格测量、临床症状、生化免疫及综合评价。他风趣幽默的讲解,使大家在笑声中收获了知识,明确了临床营养评价的意义,掌握了多种营养评价方法。
规范、精细的肠内营养管理依赖于医护两方面的通力合作,中华医学会重症护理青年委员医院NICU孙莉莉护士长向学员们讲解了胃残余量监测的原因、意义以及具体方法。医院肠内营养质控组组长赵远方护师分享了“鼻肠管置入”的操作步骤及个人经验。多年的危重症患者护理经验使得两位讲者的讲授明白晓畅、入情入境。
人工喂养中出现的并发症常常使得临床医生对人工喂养望而生畏,医院ICU、NICU副主任康晓刚博士结合国内外指南、临床研究为学员们仔细讲解了人工喂养中可能出现的腹泻、胃潴留、误吸、呕吐等并发症的处理方法,使大家对人工喂养并发症兵来将挡,无所畏惧。
陕西省卒中学会秘书长林宏教授向大家全面地介绍了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技术的优势、适应症、禁忌症、术前患者的准备、启动时机、并发症以及管道维护。此外,他还以指南为基础、临床研究为证据,逐一讲解了PEG技术在神经疾病中的应用,以期推动PEG技术在陕西省各个神经内科的应用及发展。
培训会的最后,医院的朱葛敏医师和医院的郭鹏医师,分别用病例汇报的形成向各位学员分享了他们在神经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方面的经验。引人入胜的病例展示使得大家能够实战操练,学以致用,并且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点的理解。会后全体受训学员接受肠内营养管理考试,准确考核培训所得并获得培训证书。
本次培训会旨在搭建学术融合平台,不断推动专业理念与技术的进步与创新,提高神经科医务工作者在营养管理方面的临床诊治水平,为神经疾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全力护航。介于此次培训报名火爆,反响热烈,陕西省卒中学会第二届神经疾病营养管理高级培训班已计划开展,敬请期待!
袁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