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苓散临证体悟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xwdt/210402/8810058.html
五苓散原文《伤寒论》五苓散方31、五苓散5味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白术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煖水,汗出愈。2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7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7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3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4辨阳明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寸)缓(关)浮(尺)弱,其人发热汗出,复恶寒,不呕,但心下痞者,此以医下之也。如其不下者,病人不恶寒而渴,渴者,此转属阳明也。小便数者,大便必硬,不更衣十日,无所苦也。渴欲饮水,少少与之,但以法救之;渴者,宜五苓散。9辨霍乱病脉证并治、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金匮要略12痰饮咳嗽31、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13消渴小便不利淋病4、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5、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五苓散是我治疗“小便不利”常用方剂之一,因此对于它的理解就显得特别重要。邢斌提出“水壅津亏”说。“水壅津亏”说,是我(邢斌)据临床观察与经验于年提出的,最早发表在年出版的《中医思想者(第二辑)》里。这里摘录一段我的论述:我以为津液病,大致有这样几种:津液不足;津液过多(这是方便的讲法,实际上过多的已不是津液了),即津液代谢失常,导致水湿痰饮潴留;还有一种情况,津液不足与津液过多同时存在,实际上仍属津液代谢与输布的失常,表现为某些地方水湿痰饮潴留,而另一些地方津液不足,不妨简称为水壅津亏并见。津液不足、津液过多,两者的临床表现为医者所熟知,不必多谈。水壅津亏并见者,虽不能说常见,但临床中也多能见到,经典中也有描述。如五苓散证之烦渴与小便不利并见,乃由于水停而津不上承,是津液代谢与输布异常所致。临床中能见到的类似病变还如:口渴与大便溏泄并见,便秘与小便不利并见,剥苔与腻苔并见等。津液不足的,要补、要润;津液过多的,当然要利、要排,但更要紧是是寻找津液代谢的异常环节予以针对性的治疗。至于水壅津亏并见者,是要补,还是要利呢?其实这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恢复正常的津液代谢与输布才是治病求本之道。如五苓散证,以猪苓、茯苓、泽泻淡渗利水;白术、茯苓健脾助运;桂枝通阳温经,以利气化,使小便通利而津液上承,不治渴而渴自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l/14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