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55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与才叔死磕《金匮要略》55

原文:

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病人先有口渴,因为口渴喝水就多,喝水太多出现呕吐,这是水停心下胃脘所致,属于水饮病,用小半夏加茯苓汤治疗。“先渴后呕”,这个病人以前没有呕吐,只是口渴,后来才有呕吐。这个口渴是因为体内有水饮,水饮导致津液不能正常输布产生的,并不是真正的津液损伤,这个阶段的水饮是原来就有的,我们可以叫它旧饮。后来就发生了呕吐,我们想一下,刚开始口渴,没呕吐,后来呕吐了。这个呕吐很大可能是因为喝水过多引起的,这个喝水多了,就造成新的水饮。水饮不管是新的旧的,反正是水饮。所以说“此属饮家”。治疗用小半夏加茯苓汤。这一段“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与《伤寒论》第74条“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这两段话是不是很像。都是口渴,喝水后呕吐,病因和发病机制都是水饮,但治疗不同,一个是小半夏加茯苓汤,一个是五苓散。这个怎么区别?小半夏加茯苓汤病位局限在上焦和中焦,没有表证,没有小便不利,对吧。那五苓散不仅具有上焦中焦的病证,更重要的是还有下焦的毛病,肾不化气,小便不利,而且还有表证,是表里同病。实际上两张方子临床使用很难绝然分得开的,更多时候是合方使用,强强联合,用得好的话,可以收到更好的疗效。小结:痰饮病这一篇,可以说是《金匮要略》最精华的部分,全书的营养很多都在这里了。本篇所说的痰饮,是人体水液潴留在脏腑组织器官之间的病证。痰饮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寒湿侵袭,饮冷过多等外因,加上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所引起。由于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主气化,肺脾肾共同完成对水液的吸收、运化和排泄,无论其中哪一个脏器出问题了,都会导致水液停留,形成痰饮病。虽然说痰饮与肺脾肾功能失调相关,但关键在于脾,脾阳不振,上不能转输精微以养肺,肺失所养,治节无力,不能通调水道,更不能助肾制水,水液也排不出去,水湿停聚不化,就出现痰饮病。痰饮病的形成,主要是脾胃阳困,失去健运能力,水饮停聚而成。在痰饮的发病过程中,可以出现许多症候,如呕吐、咳喘、胸满、腹胀、疼痛、浮肿、心悸、眩晕等,但这些症候也不是在同一个病人身上都会出现,而要看痰饮所在的病变部位,病位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如水饮逆于胃可以呕吐,水饮射肺、肾不纳气可以咳喘,水饮加重脾阳不振可以痞满,水饮影响肝气调达,可以有疼痛,水饮溢于肌肤就会浮肿;水气凌心会心悸,水气上逆,清阳不升所以眩晕。痰饮病的治疗,归纳起来有四种:第一,温法。这是正治法,如胃阳虚者用苓桂术甘汤,肾阳虚者用肾气丸。第二,汗法。适用于兼表证的病例,如大青龙汤证、小青龙汤证等。第三,利尿法。适用于水停下焦,如泽泻汤证、五苓散证等。第四,攻下逐水法。适用于饮邪深痼难化,上面三种方法治不了的病例,如十枣汤证、甘遂半夏汤证、已椒苈黄丸证等。此外,还有虚实错杂,要扶正祛邪,如木防己汤证、木防已加茯苓芒硝汤证。上虚下实,冲气上逆,需通阳和阴,消饮降冲,如苓桂味甘汤证。分别论治的话,痰饮在于肠胃,有温胃导水法,苓桂术甘汤证;温肾利水法,肾气丸证;温下逐水法,甘遂半夏汤证、己椒苈黄丸证;表里双治,五苓散证;悬饮在胁下,十枣汤证;溢饮在于体表,大、小青龙汤证;支饮在于胸膈,泽泻汤证;攻下法有厚朴大黄汤证、十枣汤证;泻水法有葶苈大枣泻肺汤证;发汗法,大小青龙汤证;温中法,小半夏汤证、小半夏加茯苓汤证。四饮往往互相影响,很难得单独出现,治疗时往往一方多用。小青龙汤既用于治疗溢饮,也用于治疗支饮;十枣汤既用于悬饮,也用于支饮。不过,种种办法,都是治标。因为脾主运化、肺主治节、肾主气化,如果脾不散精、肺失通调、肾虚不化才会导致水湿停聚,所以相对应的治疗手段才有发汗、攻下、利小便,但这些仅仅是治标的办法,健脾、温肺、补肾才是根本。再细看,水饮是阴邪,需要阳气来温化,如果阳气不能恢复正常功能,水饮始终化不了。所以脾肾阳虚,气不化津是根本;而肺失宣降,治节无权只是标。针对本病是阳虚阴盛,本虚标实,所以在治疗时,应以温养阳气为主,即便是使用利水、攻下等办法,目的也是为了驱逐水饮,恢复阳气。治标之后,也应以温补脾肾来巩固疗效。所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收看收听。如果您觉得才叔的读书分享有帮助,请点亮下面“分享”、“赞”和“在看”,特别是点亮“在看”,谢谢啦。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l/146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