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
年3月1日星期日武汉阴困难都是暂时的常州援鄂医疗队队长、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周曙俊
经过几天的试运行,根据临床需求,今天我们试行了新的班次,我是17:00—22:00的班。
“本班事情本班毕”是我们的一个不成文规定。为了不给下一班队员增加工作量,拖班成了家常便饭。下班后,先要花三四十分钟脱下层层武装、更衣,走回驻地,再花差不多1个小时消毒、洗澡,等坐下来全身放松地享受“深夜食堂”的美味——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时,已经是3月2日凌晨了。
这两天,我和队友们都感觉工作量明显增加,上班很累。护理组从医嘱处理、落实治疗、基础护理、生活护理、病历书写、患者沟通等等,事无巨细,都必须亲力亲为,忙得像一个个旋风陀螺。
“医患沟通时的语言障碍”是我们医疗组面临的一大困难。隔着防护服本来就听不真切,加上患者很重的方言,听得就更吃力了,有时候还需要电话跟家属沟通病情。另外一个比较大的困难就是,医院的医嘱、医院的不一样,还在摸索熟悉阶段。
我们目前的排班是一个班上两个医生,分工合作。一个在病房里接诊患者,一个在医生办公室开医嘱。我先在病房里完成了解病情、询问病史、体格检查等,通过对讲机把情况告诉留守在医生办公室的队友。然后他在外面开医嘱、写病历。等他医嘱开好,我依然守候在病房里等待护理人员执行医嘱,协助处理病人,包括一些治疗等等。
这些困难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诊疗的速度,但我相信大家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相信队员之间都能互帮互谅、团结协作,我们这支团队一定能展示常州的精气神!心愿:一天比一天好,一天比一天少!医院ICU护师王舒亚
3月伊始,战争还未结束。我们更换了一个全新的战场,整建制接管病区对于我们每一位队员都是全新的挑战。工作量陡然增大,第一天上班小伙伴们都感觉很艰难,只能先学最简单、最需要、最紧急的,确保各项护理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每个人都感受到了这种责任和紧迫感,不由自主地加快学习的步伐,更快熟悉书写系统,以最好的状态迎接全新的挑战。好在慢慢熟悉起来了,今天上班的时候已经有点头绪了。
今天来了三位特殊的重病人,都是养老院转来的。一个全身水肿,一个骨瘦如柴,还有一个情况稍微好点。因为或多或少伴有脑梗塞等基础疾病,三位患者都意识模糊,没有自理能力,基础护理量增大,但这些都难不倒我。两小时一次翻身拍背,两小时测胃储留然后打肠内营养,两小时给导尿患者倾倒小便、每十五分钟查看液体滴注情况、给患者口鼻腔吸痰等等,穿着防护服跑前跑后,我满身大汗,说不累,那是假的。但是在各个病房穿梭,忙忙碌碌中一直有患者的感谢声传来,心里暖暖的。
说真的,上完今天的班,我和小伙伴此刻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住院病人一天比一天好,新病人和重病人一天比一天少!
再次上演病区管家的角色医院ICU主管护师陆素英
年,医院的ICU从老病房到新病房,当时,我负责病区所有物品的整理归类,我从临床护理专家摇身一变成了病区的管家。现在,我们团队整体接管病区之后,我再次上演病区管家的角色。
第一天上班,许多同志反应找东西太困难了,戴着护目镜本来就糊!我一想,这个不行啊,所以就开始了管家的工作。
首先,寻找能开辟的任何一个空间,把仪器、无菌物品、布类分类放置,把平常要用的东西归类放置在功能室,分别做好标签。无创呼吸机,有创呼吸机,高流量吸氧,床单位消毒仪、紫外线灯定点放置等等。
重新规划抢救室。病区的前身是肿瘤科,呼吸与危重症科是临时组建的。虽说是普通病房,但是目前危重症也不少,因此必须重新规划抢救室,要让一整套抢救用物都处于备用状态。虽说,抢救设备都在,但是不是出于完好备用状态,是不是第一时间就能取来使用,我心里没有数,必须重新过一遍才放心。
今天,无意中看到陈叶在用指脉氧仪测自己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她说她有点闷,想吐,我一看她的脉氧只有95%。我也测下我的,氧饱和度是96%,心率!但我感觉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心跳速度,没感到不适的感觉!
下班脱了防护服,碰到外勤的护士长要去领物资,我又跟着去帮忙了!
左三为陆素英
洪医院
年3月1日星期日武汉多云因为你们的关心,我们更加强大!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师彭雪蕾
今天休息,也是调整自己的时候。平时上班回到宿舍就是消毒、吃饭,因为特别疲惫,基本躺下就睡着了,很少能去一条一条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