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炎炎夏日,你是在家陪伴父母,还是外出旅游呢?不管你有怎样的安排,一定要记住保证自身的安全!
中暑,以夏季(即6~8月份)发生为主。夏季天气炎热日平均气温30℃或相对湿度73%。当温度和湿度均较高时,中暑发生的几率将会显著升高。近年来,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中暑的发生率和病死率随之增加。
照片来源:百度图片
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65岁以上的老人;
超重或患有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
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比如体育运动、军事训练、户外活动等)的人群,即使年轻健康的人也有可能中暑;
饮酒或者服用影响机体散热、减少出汗等药物(如抗组胺药物、抗胆碱药物等)的人群。
疾病类型: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三种类型: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而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不同,重症中暑又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包括劳力性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三种类型。这几种类型,可以在同一患者身上先后发生,或同时发生,常常难以区分。其中以热射病病情最为严重。
中暑牢记急救“四字诀”
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为其扇风,解开其衣领。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部股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位,帮助患者散热。
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中暑后的误区:
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中暑后发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负担。
中暑后大量喝水: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预防中暑小妙招:
1.暑热季节加强一定要有防暑知识;
2.改善活动及工作环境,合理安排休息;
3.备用防暑降温药品:清凉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
4.多饮水:以温水和运动饮料为宜,饮水应少量多次,补充足够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饮食以清淡易消化;
5.尽量避开高温时段外出,避免长时间直接暴露于阳光照射下;
6.还要注意调节心理和保持好良好的精神状态,结伴而行,关心高危人群;
7.穿合适的衣服,涂抹防晒霜;穿轻薄、浅色的衣服,佩戴太阳镜,遮阳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