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分析我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治疗共36例GBS病人,探讨机械通气24h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治疗与病人营养状态、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及预后的相关性。
1、资料和方法
1.1研究对象
医院NICU因GBS连续性接受鼻饲饮食及机械通气的病人共36例,入选标准:(1)经临床表现、脑脊液、电生理确诊为GBS,诊断标准见中国吉兰-巴雷综合征诊治指南。(2)经鼻胃管途径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3)发生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并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如胃肠道大出血、穿孔等,机械通气前即出现麻痹型肠梗阻、腹部听诊未闻及肠鸣音。(2)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3)严重休克、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酸中毒未纠正前。(4)严重的代谢性疾病、肿瘤。
1.2VAP诊断标准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病人在接受机械通气48h后发生的肺炎,撤机、拔管48小时内出现的肺炎仍属VAP。诊断标准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预防和治疗指南(年)。
1.3研究方法
符合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共36例GBS病人,均为发生严重呼吸衰竭行气管插管并给予机械通气治疗,且均在知情同意后留置鼻胃管,回抽胃液未见明显胃潴留(50ml),未见血性及咖啡色胃液,腹部听诊肠鸣音存在,排除麻痹性肠梗阻。给予肠内营养乳剂鼻饲输注,按照重症病人EN指南,目标能量供给.6kJ(25kca1)/kg·d,EN采用鼻饲持续泵人原则,肠内营养泵起始低速持续泵人10~20ml/h,逐渐加量至50~80ml/h,EN能量不足部分经PN补充,并根据EN耐受情况逐步减少PN能量供应,直至EN达到目标量。当胃残余ml减少泵入并加用促胃肠动力药物,胃残余ml暂停泵入。合并应激性高血糖或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泵人控制血糖。上述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分组,18例在机械通气24h内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组),18例机械通气24h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两组病人开始EN时间及EN达到目标量时间见表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均实施呼吸机集束干预策略,包括常规头高30°卧位、严格手卫生、密闭式吸痰、声门下吸引、每日脱机拔管评估等治疗措施。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是否合并肺部基础疾病、吸烟史、抑酸药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前APACHEII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喂养终止标准:病人成功脱离呼吸机并拔除气管插管,吞咽功能改善,洼田饮水试验≤2分。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病人入组前均签订知情同意书。
1.4观察指标
1.4.1营养状态监测指标
血钠、血钾、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血淋巴细胞计数入ICU时及1周至少1次,多次监测的化验指标,取最低值。共7项指标。
1.4.2胃肠道并发症
包括呕吐、呕血或便血(胃液或便潜血试验阳性)、腹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喂养开始后记录至少1天1次,胃潴留(ml),喂养开始后每4h记录1次。共6项指标。
1.4.3呼吸系统情况及预后
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7天后病人APACHE1I评分,病死率,共5项指标。
1.5统计方法
所得数据应用SPSS19.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x±s形式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营养指标方面早期肠内营养组血清白蛋白、血清前白蛋白、总胆固醇、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并发症方面,早期肠内营养组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而消化道出血、腹泻、应激性高血糖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机械通气时间、NICU停留时间相对较短,治疗7天后APACHE1I评分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肠内营养组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GBS机械通气病人无明确禁忌症时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安全可行,更符合生理状态,有助于降低VAP发生率,缩短脱机时间,改善病人营养状态及预后。但因本研究样本数相对较少,证据强度不足,上述结论今后尚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高质量研究进一步佐证。
原作者:金鑫,史颖,王德超,刘海燕,王惠凌,李伟彬,王剀,丁然
原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内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