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在9月10日这个难忘的节日里,规医院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迎来了赖海标教授的工作坊——中医病案讨论工作坊。
今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因为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中国乃至世界人民至今仍然处于病毒的威胁之下,而在疫情爆发的初期,即使缺少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认识,但作为拥有灿烂辉煌的中医药文化的国家,我国一线医务人员利用中医药的优势一次又一次挽回病人的生命。作为尚在规培学习阶段的学生,虽然可以在新冠肺炎诊疗指南中加深对它的认识,但是临床上从未接诊过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中医临床经验约等于零。赖海标教授作为疫情爆发时即刻奔波于一线的抗疫医疗人员,在这次工作坊中为大家带来了他对于新冠肺炎的诊治体会,让大家受益匪浅。此次工作坊也同样吸引了各位老师过来参加旁听,与求知若渴的同学们一起跟随赖教授的思路走进这宝贵的一课。
赖教授先为大家介绍了本次工作坊的基本规则:首先是把老师和规培学员分成5个小组,然后由赖教授分享3个病案,每分享一个病案后,各组内可自由讨论2-3分钟,然后在板上写上证型及方药,最后再由赖教授分享他的诊疗思路以及点评各组的答案。
病案1患者主诉:发热咳嗽一周,证见口干,咽干,纳差,胸闷,脘痞,无发热恶寒及身痛,二便调,舌淡暗,苔薄黄稍腻。
当赖教授分享第一个病案后,同学们各抒己见,迫不及待地到台上写下自己心中最满意的答案,有辨证为气分热证方选竹叶石膏汤者,有辨证为湿热内蕴方选甘露消毒丹者,还有辨证为少阳阳明合病方选小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者。
当老师和同学们都写下自己的答案后,赖教授为大家分享了他的诊疗思路:从中医辨证出发,新冠肺炎多为太阴病,既可归经肺经,亦可归于脾经,病机总属湿郁太阴。归于肺经者,多有痰,宜宣肺,治法不离宣上、畅中、渗下。在病案1中,赖教授辨证为湿热郁肺,脾胃不和,肺主宣发,湿热郁肺,津液不得上营,故口干、咽干;脾主运化水湿,湿浊困脾则纳差,水湿不行、中焦不运则胸闷脘痞。中药予小柴胡汤、升降散、三仁汤合方加减,小柴胡汤是为取其“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之功用;三仁汤宣上、畅中、渗下并行,使三焦湿热上下分消;宣透散可加强前二方的宣透之力。接着赖教授对组员们的诊疗思路都进行了点评,举一反三,让大家深深体会到每个方药之间配伍的精妙之处,啧啧称奇。
病案2:患者主诉咳嗽3天,发热1天。症见胃纳差,前几日大便溏薄,近2日无大便,口干,偶咳,无痰,昨晚发热38℃,服退热药后今早体温正常,舌淡红,苔根腻。
这个病案较前一个病案诊疗更复杂,各组成员有不同的心得体会,知无不言,各组员的诊疗思路中既有辨证为胃阴亏虚取益胃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者,也有辨证为阳明燥热用调味承气汤合三仁汤加减者,还有辨证为湿郁化热、湿阻下焦而选麻杏甘石汤合三仁汤者。
随后赖教授分享了他对于病案2的诊治思路:病案2病机属湿郁太阴,且湿从寒化,寒湿困脾,故大便溏薄,胃纳差。治湿不离芳香化湿、苦温燥湿以及淡渗利湿,此时治宜芳香化湿,健脾透邪,一诊以新冠2号方合升降散加减;二诊时患者症状缓解,无发热,喉中有痰,量中,色白,余无明显不适,舌红苔薄黄。治咳宜清肺或宣肺或润肺或敛肺,二诊予杏苏散加减,此方苦辛甘温合法,既轻宣发表而外解凉燥,又理肺化痰而解咳嗽。病案2治宜先脾后肺,健脾化湿以澄源,宣肺化痰以清器。讲述完自己的见解后,接着赖教授仔细地点评了老师和学员的每一个治法及方药,触类旁通。学员们听完赖教授的点评,认识到自己对于疾病以及选方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更感叹赖教授在中医药方面的见解与造诣。
病案3:患者上呼吸机,药物镇静状态,发热,呼吸机参数高,气道呼出大量浓痰,色黄,胃潴留,大便未解,大量去甲肾维持血压。
赖教授认为此病案病机属内闭外脱,属阳气外脱,疫毒闭肺,腑气不通,治宜温阳固脱,宣透,泄热,通腑,利尿,以参附汤合麻杏石甘汤合小承气汤加减;二诊时患者ECMO状态,胃潴留,腹胀气,去甲肾较前下调,以参附汤合麻杏石甘汤合小承气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千金苇茎汤加减。经过各位医护人员日以继夜的治疗和悉心照料,最后该患者成功脱机,康复出院。
在2个小时的工作坊中,我们从一个个病案里以中医阴阳、六经辨证的角度去认识新冠肺炎这个疾病,化中药为武器去战胜病毒,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中医始终是我们医学道路上不可缺少的角色。赖教授在此次工作坊中不仅为我们带来了他对于中医药的独特见解和深刻认识,更让我们感受到作为一名医者对病人的关爱和对于使命的坚守,让我们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希望未来我们还能继续参与赖海标教授的工作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