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腑之法在胃食管反流病中的运用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看的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60122/4763423.html

胃食管反流病/Profile/

中医根据其临床表现将GERD归类为“吞酸”“吐酸”“嘈杂”“食管瘅”等疾病范畴。谢晶日教授主张从肝脾论治消化系统疾病。对于GERD常运用通腑之法,现将其经验分享如下:

通腑之法立论基础

谢师认为,腑气通畅,气机调和,人才会处于健康状态,避免胃肠疾病的发生。《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到“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说明了六腑以传导运化水谷为主要功能的生理特点,“实而不能满”更是强调了六腑的受盛化物而不贮藏的特点。老师认为腑以中空、通畅的状态为健康有益的状态,即六腑以通为用,正如《类证治裁》所指出的六腑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补。

GERD以胃失和降、胃气上逆为基本病机。谢师在治疗GERD时,不仅注重胃腑、还有大肠、膀胱的腑气畅通与否,《素问·五藏别论篇》中言“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胃肠之间,应该配合有序,若大肠传导失利,则影响胃气不得顺降;若饮食不节,食积胃腑,损伤脾胃,运化失常,则衍生湿邪,食积亦化为湿。湿浊停滞,则阻碍脾胃升降。谢师治以通利膀胱,使湿邪从小便除。胃腑、大肠顺畅无阻,湿邪不存,腑气畅通,胃气得降而无酸可泛。

通腑之法运用

谢师在治疗GERD时,注重通腑之法的使用,所谓六腑以通为用,就是六腑者,以通降为顺,方可发挥正常生理作用。六腑之中,老师注重通降胃气、通畅大肠,通利膀胱。

谢师认为饮食过饱、或饮食积滞、或运化失调,食郁中焦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现代研究也显示,胃潴留、食物排空时间延长,可诱发GERD。故提出通降胃气之法。其法主要是通过消食以通腑、降气以制酸,运用焦三仙联合鸡内金、陈皮,健脾强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积滞、食谷难消,中焦运化失利的患者,鸡内金取自鸡的砂囊内壁,其可以消食磨胃、宽中健脾,老师指出:鸡内金为血肉有情之品,有一定强健脾胃的功效,尤适用于脾胃虚弱,食积脾胃的患者;

《内经》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大肠功能正常,则肠腑通畅。脾胃为中土,全身气机、水谷代谢的升降枢纽,脾升清而胃降浊,由此清阳由上窍而出,浊阴从下窍而走,胃气所降之浊因而进入肠腑,故大肠之腑气机通畅与否,也影响着胃气的顺逆。故谢师在治疗时,也注重通畅大肠,由此达到通降胃气的目的。此法适用于大肠传导不畅而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的患者。若大便干燥者,治以火麻仁、郁李仁以润肠通便,或兼见里热的患者,佐加大黄,或兼阴津亏虚的患者,佐加玄参、麦冬、生地黄,即增液汤,以增水行舟,除去大肠腑中燥屎。

通利小便,目的是调节机体水液代谢,《素问·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通小便即通调膀胱之腑。谢师在多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有一部分GERD的患者,有脾胃虚弱或湿阻中焦的证象,这是因为脾胃运化失调则痰湿内生,湿浊困阻又会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脾胃虚弱与痰饮湿浊相互为病,影响气机升降而发病。治疗以通利小便以削减体内湿浊水液,减轻脾胃负担,达到祛邪扶正的目的。

图文:LHT

编排:ZY

审核:GYJ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l/111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