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某,男,28岁。
患者于3日前因饮酒过量后感胃脘部不适,并感疼痛,伴呕吐物呈咖啡色,解柏油样大便2次。曾用胃复安、庆大霉素、复合维生素B等未效。
刻诊:脘部痞满疼痛,按之加剧,呕吐物如咖啡色夹食物残渣,大便色黑如漆,不思谷食,口苦而干,不欲多饮,舌苔黄而中间灰腻、质红,脉滑数。
纤维胃镜检查示:胃体及胃窦部黏膜广泛糜烂、出血,伴急性浅表性溃疡。大便潜血试验(+++)。辨证为湿热中阻,伤气及血。
治以苦辛通降,清化畅中,参以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吴鞠通加减半夏泻心汤加味。
药方:法半夏10g,黄连6g,黄芩10g,枳实10g,杏仁10g,藿香梗10g,郁金10g,白豆蔻6g(后下),蒲公英30g;另大黄6g,白芍12g,研粉,分3次冲服,3剂。
复诊:脘痞较宽,疼痛亦减,恶心呕吐已平,未解黑便,脉数较和缓,苔腻见退。于原方续进3剂。脘痞宽,疼痛基本消除,惟纳谷尚欠香,精神未复。
转以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黄芩、橘红、黄连、郁金、通草、厚朴、半夏)合沙参麦冬汤(沙参、玉竹、生甘草、桑叶、麦冬、生扁豆、天花粉)加减,肃清湿热余邪,兼养胃阴,以善其后。
本案患者,醇酒厚味,内伤脾胃,积湿生热,湿热壅阻中焦,气机升降乖和,而为脘痞疼痛;湿热化火,灼伤胃络,而为吐血下血。
故方用吴鞠通加减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连、黄芩、枳实、杏仁)苦辛通降,清热化湿,宣通气机,开结除痞,加藿香梗、郁金、白豆蔻,以宣气化湿,且郁金又能凉血止血;蒲公英以清热健胃。
并用大黄、芍药为散,以泻火敛阴止血,又能祛瘀。盖以中焦湿热得去,气机升降复常,则脘痞开而疼痛除;火平血静,血循常道,则吐血下血可止。
其运用经方,随证化裁,具“师法不泥”之妙,可谓善用经方者。
文章出处:中医杂志年7月第47卷第7期张德超治疗胃炎验案5则
注: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肠胃疾病疑问,可免费咨询郭老师()▼手指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