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起糜烂性胃炎是一种以再发性或持续性胃黏膜多发性丘疹样隆起,顶部中央呈脐样凹陷,凹陷处伴或不伴糜烂,隆起周围多见红晕为特征的特殊类型胃炎。
其好发于胃窦部及胃体部,临床表现不典型,主要表现为无规律的胃脘部疼痛、胃脘胀满、反酸、烧心、嗳气、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少数患者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部分患者可无症状。
该病胃镜检出率可高达5?89%,见于各年龄段,多发于30一59岁。在病理方面,隆起糜烂性胃炎的炎症程度较漫性浅表性胃炎高,且肠上皮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发生率和程度明显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被列为具有高度癌变倾向的疾病之一。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隆起性糜烂性胃炎的主要病因。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产生多种毒力因子,直接损伤胃黏膜,刺激机体释放炎症介质,加剧黏膜的炎症程度,并促进肠上皮化生的形成和发展。
如果感染和损伤持续存在,病变可发展至全层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而其他原因如免疫机制异常、高胃酸分泌、药物、食物、精神心理失衡、胆汁反流等多种有害因素。
均可导致胃黏膜受损或损伤腺体细胞,导致腺管及腺上皮增生,使黏膜隆起形成特有的隆起病变。
中医如何应对隆起性糜烂性胃炎
由于该病病程缠绵,反复难愈,病机多为久病脾胃虚弱,肝脾失调,运化失司,内生痰浊,久患成瘀。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
治疗上当标本兼顾,扶正祛邪。针对病机,我们应用消疣安胃汤为基本方,方中黄芪、白术补气健脾;白芍药养肝柔肝,与甘草相伍缓急止痛;黄连、蒲公英清热解毒;白极敛阴止痛;半夏、黄连相伍辛开苦降,和胃降逆。
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健脾、活血化瘀、消疣散结之功,药证合拍,并随证加减,切中病机,故收显效。
治疗中联合PPI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中医药联合应用,优势互补,起效快,疗程短,根治病灶。
在有效治疗这个过程中,为了保证使胃组织不遭受到饮食方面的刺激,并能够快速让胃内组织有效修复,也必须要通过饮食清淡易消化,更好地取得护理效果之后,就能使病情快速取得治好性效果。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关于胃肠健康问题,可免费咨询郭老师
(3)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