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静脉生酮治疗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一例

患儿男,8岁,因“发热24d,抽搐并意识障碍21d”于年7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患儿2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抽搐,表现为双眼斜视、口角歪斜、四肢抽动,数次发作,每次持续约10min,随后出现意识障碍,医院治疗后病情仍加重。医院完善脑脊液检查显示常规生化、染色、培养及自身免疫性脑炎多项抗体、病毒抗体检测阴性;头颅MRI平扫增强无异常;脑电图示背景活动慢化。考虑诊断“重症脑炎、惊厥持续状态”,予以抗病毒、联合抗感染,丙种球蛋白、甲泼尼龙调节免疫,血浆置换及咪唑安定、苯巴比妥、丙泊酚、托吡酯、氯硝西泮抗惊厥治疗后,患儿病情无好转,遂转入我院。

患儿既往体健,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8℃、心率次/min、呼吸30次/min。Glasgow评分4分(E1M2V1)。营养不良,双瞳孔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张力低下、阵发性增高,病理征阴性。入院后即查床旁30min脑电图监测到11次局灶性起始继发双侧强直阵挛发作、癫痫持续状态,完善相关感染性、免疫性、代谢性指标无异常。入院后患儿仍有反复发热、频繁抽搐。

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超级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SRSE)、热性感染相关性癫痫综合征(FIRES)。先后给予咪唑安定[最大剂量20μg/(kg·min)]、丙戊酸钠[最大剂量1.6mg/(kg·h)]、丙泊酚[最大剂量5mg/(kg·h)]持续泵入、托吡酯[7mg/(kg·d)]、奥卡西平[28.5mg/(kg·d)]治疗后,EEG监测仍示频繁电临床发作,并出现胃潴留、消化道出血。入院第10天启动静脉生酮治疗,启动比例较低(1.2:1),血酮值偏低(0-1.4mmol/L),提高生酮比例达2:1后,患儿血酮值升高至1.0-2.8mmol/L,癫痫发作显著减少,意识改善。生酮第6天监测EEG示抽搐次数明显减少。生酮第14天患儿意识水平恢复、能识别亲人,胃肠道功能好转,添加肠内生酮,出现了血甘油三酯升高(最高5.13mmol/L)及血胆固醇升高(最高8.55mmol/L)及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最高.7mmol/L),严密观察并监测血生化下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生酮第26天转为全肠内生酮。生酮第32天患儿发作基本控制,每日数次,神志清楚,转入普通病房。后加用氯巴占抗癫痫,患儿偶有局灶性发作,2-4d发作1次,无再发癫痫持续状态。住院65d出院。随访1个月患儿未再发生抽搐,但遗留严重精神运动障碍。

讨论

FIRES是一组不明原因的癫痫综合征,表现为既往体健儿童,发热诱导后急性期出现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RSE),往往进展为SRSE,病死率高达9%-18%,幸存者常遗留认知功能障碍及难治性局灶性癫痫。国内外所报道的小规模病例研究显示,急性期除生酮饮食外尚无显著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其作用机制不明。在FIRES患者中早期应用生酮饮食对于控制癫痫发作和改善认知有显著疗效。生酮饮食一般通过肠内配方或饮食来发挥作用。但当患者合并影响肠内生酮疗效的问题,如腹泻、消化道出血、胃肠道衰竭等,导致肠内生酮无法正常开展时,可采取静脉途径生酮治疗作为临时桥梁以免延迟治疗。静脉生酮早在年首次应用于1例Lennox-Gastaut综合征患儿的治疗,近5年国外及我国台湾地区间断有少量研究分析了其安全性,及其在难治性癫痫和RSE、SRSE治疗中的疗效。为了避免丙泊酚输注综合征,生酮前予停用丙泊酚。建议生酮启动比例为4:1,但有学者指出该比例在静脉营养限制脂质输注的情况下将难以实现,对于静脉生酮的比例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本例为FIRES并SRSE患儿,合并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因此采用静脉生酮治疗。静脉生酮亦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尽管因输注脂质增加致脂质代谢紊乱,可能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还可导致肝脏酶谱、胰酶短暂升高,但这些指标往往在停用静脉生酮后回归正常水平。本例提示应加强对FIRES及其早期生酮饮食治疗的认识;静脉生酮可作为不能耐受肠内生酮患者,急需实行酮症达到治疗目的短期疗法,但静脉生酮的短期、长期疗效及耐受性、实施方案有待探讨,条件允许时应及早转为肠内生酮。

中华儿科杂志年3月第56卷第3期

作者:彭盼邓小鹿杨丽芬陈晨王晓乐尹飞彭镜(医院儿科湖南省儿童智力障碍研究中心)

中华儿科杂志

赞赏

长按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
白疯殿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d/8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