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1:常见症状
1.正常人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口腔温度一般为36.3~37.2℃。肛温一般为36.5~37.7℃。24h波动范围一般不超过1℃。
2.发热的分类
3.水肿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性。发生于体腔内称积液,如胸腔积液、腹腔积液、心包积液。一般情况下,水肿不包括内脏器官局部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
4.水肿的机制:
(1)毛细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
(2)钠水潴留:肾小球滤过功能降低;肾小管对钠水的重吸收增加:
(3)静脉、淋巴回流障碍:多产生局部性水肿。
5.痰的颜色与气味
(1)铁锈色痰为典型肺炎球菌肺炎的特征;
(2)黄绿色或翠绿色痰提示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3)金黄色痰提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4)痰白黏稠且呈拉丝状提示有真菌感染;
(5)大量稀薄浆液性痰中含粉皮样物提示棘球蚴病(包虫病);
(6)粉红色泡沫痰是肺水肿的特征。恶臭痰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7)砖红色胶冻样痰见于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
6.咳血与呕血的鉴别
7.周围性发绀:特点是发绀常出现于肢体末端与下垂部位。受累部位的皮肤是冷的,但若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原因是周围循环血流障碍。
8.肺源性呼吸困难
9.胸痛的部位和性质
10.呕吐物的性质
(1)带发酵、腐败气味提示胃潴留;
(2)带粪臭味提示低位小肠梗阻;
(3)不含胆汁说明梗阻平面多在十二指肠乳头以上,含多量胆汁提示在此平面以下;
(4)含有大量酸性液体者多有胃泌素瘤或十二指肠溃疡,无酸味者可能为贲门狭窄或贲门失弛缓症;
(5)上消化道出血常呈咖啡色样呕吐物。
11.呕血的临床表现
(1)呕血与黑便:呕血前常有上腹部不适和恶心,随后呕吐血性胃内容物;(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3)血流学改变:早期可无明显改变,出血3~4小时以后,血液被稀释,血红蛋白及血细胞比容逐渐降低;
(4)其他:大量呕血可出现氮质血症、发热等表现。
12.腹痛性质和程度
(1)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或烧灼样痛:多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中上腹持续性隐痛:多为慢性胃炎或胃、十二指肠溃疡;
(3)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多为急性胰腺炎;
(4)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5)隐痛或钝痛:多为内脏性疼痛,多由胃肠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引起;
(6)胀痛:可能为实质脏器包膜牵张所致;
(7)阵发性绞痛,疼痛剧烈,致使病人辗转不安:常见于胆石症或泌尿系统结石;
(8)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
(9)绞痛多为空腔脏器痉挛、扩张或梗阻引起。临床常见者有肠绞痛、胆绞痛、肾绞痛。
13.某些体位可使腹痛加剧或减轻。
(1)左侧卧位疼痛可减轻:胃黏膜脱垂;
(2)膝胸位或俯卧位可使腹痛及呕吐等症状缓解:十二指肠壅滞症;
(3)仰卧位时疼痛明显,前倾位或俯卧位时减轻:胰腺癌病人;
(4)烧灼痛在躯体前屈时明显,直立位时减轻:反流性食管炎。
14.粪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阿米巴痢疾。
15.尿颜色的改变
(1)尿呈淡红色像洗肉水样,提示每升尿含血量超过1ml;
(2)肾脏出血时,尿与血混合均匀,尿呈暗红色;
(3)膀胱或前列腺出血尿色鲜红,有时有血凝块;
(4)暗红色或酱油色,不混浊无沉淀,镜检无或仅有少量红细胞,见于血红蛋白尿;
(5)棕红色或葡萄酒色,不混浊,镜检无红细胞见于卟啉尿;
(6)服用某些药物如大黄、利福平、氨基比林或进食某些红色蔬菜也可排红色尿,但镜检无红细胞。
16.三型黄疸的临川表现及检查
17.正常成人24小时尿量约为~ml。24小时尿量少于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ml,12小时完全无尿称为无尿;24小时尿量超过ml称为多尿。
18.周围性眩晕
(1)梅尼埃病:以发作性眩晕伴耳鸣、听力减退及眼球震颤为主要特点。
(2)迷路炎:多由于中耳炎并发,检查发现鼓膜穿孔,有助于诊断。
(3)内耳药物中毒:常由链霉素、庆大霉素及其同类药物中毒性损害所致。
(4)前庭神经元炎:多在发热或上呼吸道感染后突然出现眩晕,伴恶心、呕吐,一般无耳鸣及听力减退。持续时间较长,可达六周,痊愈后很少复发。
(5)位置性眩晕:头部在一定位置时出现眩晕和眼球震颤,可见于迷路和中枢病变。
(6)晕动病:见于晕船、晕车等,常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
19.意识障碍
军队文职医疗岗招聘+人宣传手册必背考点必备手册扫码回复文职,即可免费领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