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有必要加强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营养干预,以促进机体加快恢复,提升预后水平。为此,我院选入年7月~年7月收治的例胃肠外科老年患者设定研究对象,观察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0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年7月~年7月在我院胃肠外科接受胃肠手术的例老年患者。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均存在胃肠疾病,满足手术指征,首次手术,意识、语言均正常,自愿参加研究,签订同意书。排除标准:手术禁忌、麻醉过敏、耐受性差、凝血障碍、肠内营养难以难受、免疫系统疾病、内分泌病症及严重脏器功能不全等患者。按不同护理方案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9例;年龄56~82(70.12±10.21)岁;术式:胃癌根治术20例、直肠癌根治术15例、结肠癌根治术19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6例;年龄57~80(75.32±5.32)岁;术式:胃癌根治术18例、直肠癌根治术19例、结肠癌根治术1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均在术后早期施予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选用短肽类制剂。第1d,营养液加至ml等渗盐水稀释1倍;第2d增加至总需水量50%;第3、4d增加至全量。灌注泵24h持续输注。初始速度20~40ml/h,每24h增加20~30ml,温度37℃。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术前评估患者病情、营养状况,完善相关检查;术后遵医嘱配置肠内营养液,加强输注监督;指导患者用药及饮食,调节病房适宜温湿度,保持通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护士积极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状态,分析负面情绪来源,予以针对性疏导,并列举康复案例,邀请康复者分享经验,协同家属鼓励、支持患者,适当播放舒缓音乐,指导患者呼吸训练。(2)管道护理。护士术后注意患者保护约束性工作,妥善固定各导管,采用抗过敏透气胶布固定,定时查看导管有无卷边、脱落等,更换导管动作轻柔,胶带清除彻底,记录引流情况。(3)肠内营养护理。术后第1d,经营养管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ml;术后第2d行营养输注,泵注营养液时,抬高床头30~45°,每4h检查患者有无反流、腹泻、腹胀及胃潴留等情况。每天监测胃残留量,鼻饲后,每6h测定1次胃残留量,测定前鼻饲暂停30min,若残留量>ml,停止鼻饲,观察2h,若症状无改善,提示无法耐受早期空肠营养支持,若残留量~ml,则降低营养液浓度或速度。每星期监测血糖值、酸碱度、血清蛋白、血气分析学,记录每日出入量,定时评估营养状态。(4)早期锻炼。在卧床期,护士指导并协助患者拉力、抬臀训练,病情稳定,协助患者下床活动,室内走步训练,记录活动时间、活动量。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状况、营养状态及并发症。取两组护理后清晨空腹静脉血3ml,0r/min,离心处理10min,取上层血清,选用IM-MAGE型号特定蛋白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配套试剂测定转铁蛋白、血清蛋白、清蛋白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24h尿蛋白水平。24h尿蛋白正常值:<mg/24h;转铁蛋白正常值:>60岁,~mg/dl;血清蛋白正常值:20~40g/L;清蛋白正常值:35~51g/L(3.5~5.1g/dl)。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x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结果
2.1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肛门排便及肠内营养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理后营养状态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TFN、ALB、PA、24hU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03讨论
随年龄的增长,人的各项机能逐渐衰退,新陈代谢功能下降,尤其是经手术这一较大应激的刺激后,机体能量受到损耗,极易出现营养不良,延缓术后康复。目前,临床为解决胃肠外科老年患者术后进食困难或缓慢,通常采取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支持,以满足新陈代谢需求,提升机体营养状态,加快胃肠功能恢复,继而加快预后。为此,我院对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的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展开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肛门排便及肠内营养时间相比对照组更短,观察组护理后TFN、ALB、PA、24hUP相比对照组水平更高,这与吴荔等研究结果相似,提示空肠输注肠内营养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加快胃肠外科老年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机体营养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为:首先,护士积极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分析负面情绪来源,予以疏导,通过列举康复案例,增强患者康复信心,减少精神压力,有利于肛门排气、排便加快;同时,护士为患者说明疾病原因及治疗措施,告知肠内营养重要性,增加患者认知程度,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缩短肠内营养时间。其次,护士重视肠内营养基础护理,营养液温度调至适宜,做好胃肠道前期准备工作,泵注速度调至合理,以免发生腹泻;输注前观察患者有无胃潴留,确保患者安全后实施输注,以保证患者营养的有效吸收,补给充足,能加快体内营养状态好转。为促进肠道功能恢复,营养有效吸收,护士在术后第1d,先为患者静滴葡萄糖氯化钠,刺激肠道,让其预先适应,便于后期营养液的吸收。同时,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几率3.70%相比对照组22.22%更低。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减少胃肠外科老年患者并发症。这是因为护士在输注过程适宜调高床头,促进腹腔引流,降低腹部缝合张力,能避免食物反流,加快胃排空,促进食物消化,避免胃排空障碍;另外,护士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