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医师消化系统复习讲义下

消化性溃疡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鉴别

良性溃疡恶性溃疡

年龄年龄青中年居多多见于中年以上

病史较长较短

临床表现周期性上腹痛明显,无上腹包块,全身

表现轻,制酸药可缓解疼痛,内科治疗

效果良好。

呈进行性发展,可有上腹部包块,全身

表现(如消瘦)明显,制酸一般效果差,

内科治疗无效或仅暂有效。

粪便隐血可暂时阳性持续阳性

胃液分析胃酸正常或偏低,但无真性缺酸缺酸者较多

X线钡餐龛影直径<25mm,壁光滑.位于胃腔轮

廓之外,龛影周围胃壁柔软,可呈星状

聚合征。

龛影常>25mm.边不整,位于胃腔轮廓

之内;龛影周围胃壁强直,呈结节状,

向溃疡聚集的皱襞有融合中断现象

胃镜溃疡圆或椭圆形,底光滑,边光滑,白

或灰白苔,溃疡周围粘膜柔软,可见皱

壁向溃疡集中。溃疡性状规则。

溃疡形状不规则,底凹凸不平,边缘结

节隆起,污秽苔,溃疡周围因癌性浸润

增厚,僵硬,质地脆,有结节,糜烂,

易出血。

另需要注意的几点:

1、球后溃疡DU:一般发生在距幽门2~75px以内,少数可在75px以外,称为球后溃

疡(postbulbarulcer),常发生在十二指肠乳头或十二指肠球部以下或降部(而非十二指肠球

部后壁)。其症状如球部溃疡,但较严重而持近端的后壁续。最大的特点:易出血(60%)。

2、巨大溃疡:指直径大于50px的溃疡。良性的小于50px。

3、促胃液素瘤:亦称Zollinger—Ellison(卓艾)综合征,是胰腺非β细胞瘤分泌大量

促胃液素所致。大量促胃液素可刺激壁细胞引起增生,分泌大量胃酸,导致溃疡,

溃疡最容易发生的部位:不典型部位(十二指肠降段、横段、甚或空肠近端)胃和十

二指肠歌诀:横空下降

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部位:球部,不典型的部位是(卓艾)综合征的部位。

4、幽门管溃疡:后很快发生疼痛,不易用制酸剂控制,早期出现呕吐,易并发幽门梗

5、复合性溃疡:是指有胃溃疡,又有十二指肠溃疡。DU先于GU出现,DU幽阻发

生率高。

(八)内科治疗

治疗旨在消除病因、控制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预防复发和避免并发症。

药物治疗

(1)降低胃酸的药物

①H2受体拮抗剂(替丁类):常用的有三种,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②质子泵抑制剂(PPI):首选,质子泵被阻断后,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远较H2受体

拮抗剂为强。目前至少有四种PPl已用于临床,分别为奥美拉唑(又名洛赛克)、兰索拉唑、潘

托拉唑和拉贝拉唑。作用机制:抑制H+--K+--ATP酶

(2)根除HP治疗:无论是溃疡初发还是复发,不论活动还是静止,不论有无并发症,

都要抗HP治疗.目前推荐用:PPI或胶体铋+两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和甲硝唑)三联;PPI

+胶体铋+两种抗生素为四联疗法.

(3)保护胃粘膜治疗:胃粘膜保护剂主要有三种,即硫糖铝、枸橼酸铋钾(唯一保护

胃黏膜和抑制HP的药)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氢氧化铝(胃舒平)作用:中和胃酸。奥美拉唑不能抑制HP,只能抑酸。

铋剂即可抑制HP又可以抑酸

无论是否有并发症必须进行根除HP治疗。方法:(PPI+甲硝唑+阿莫西林)P+K+A。PK

(九)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理论基础及胃、十二肠溃疡外科治疗适应证

手术适应症:大出血+急穿孔+幽门梗阻(绝对的手术适应症)+癌变+复发

在我国胃、十二指肠溃疡首选的外科治疗是:胃大部切除术

1、胃大部切除术能够治愈溃疡的原因是:

①切除了整个胃窦部黏膜,消除了由于胃泌素引起的胃酸分泌;

②切除了大部分胃体,使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腺体数大为减少;

③切除了溃疡好发部位;

④切除了溃疡本身。

2、迷走神经切断术:能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原因是:切断了迷走神经,消除了神经性

胃酸分泌,同时也消除了迷走神经引起的促胃液素分泌,进而减少了体液性胃酸分泌。

3、胃,十二肠溃疡外科治疗适应证为:

①大量出血经内科紧急处理无效时;

②急性穿孔,急性穿孔诊断后8小时内手术效果最好;

③瘢痕性幽门梗阻,手术的绝对适应症;

④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溃疡;

⑤胃溃疡恶变。

(十)主要手术目的,方法及术后并发症

1、手术目的:治愈溃疡,消灭症状,防止复发.

2、主要手术方法

(1)胃大部切除术:胃和十二指肠溃疡都能用.切除范围是:胃远端的2/3~3/4,包

括胃体大部,整个胃窦部,幽门和部份十二指肠球部.吻合口要求在75px左右.既可以用胃溃

疡也可以用十二指肠溃疡。但迷走神经切断术只能用于十二指肠溃疡。

答案两个都有选迷走神经切断术。

(2)手术方法选择:

胃大部切除术:①胃溃疡(GU)首选: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I式)

②十二指肠溃疡(DU)首选:胃空肠吻合术(毕II式)

毕I式和毕II式的主要区别是:胃肠吻合口的部位不同。

术式手术优点

胃十二指肠吻合术(毕I式)

吻合后的胃肠道接近于正常解剖生理状体;

胆汁胰液不返流入残胃;术后胃肠紊乱引起

的并发症较少。

胃空肠吻合术(毕II式)术后溃疡复发率低;DU切除困难允许行溃疡

旷置。

3、术后并发征

(1)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症

早期并发症

①术后胃出血:主要为吻合口出血

术后24小时内→术中止血不确切.

术后4~6天→吻合口黏膜坏死脱落.

术后10~20天→吻合缝线处感染,腐蚀血管所致.

②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a.十二指肠残端破裂有残留的溃疡未切净

b.胃空肠吻合口输入端梗阻使十二指肠内压力过高

③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是早期的并发症。术后出血也是早期的。

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腹膜炎-----穿孔。如果是术后就是瘘。

多发生在术后5-7天,当一个消化性溃疡术后出现急性腹膜炎,腹膜刺激征时就要想

到是胃肠吻合口破裂或瘘,需要立即手术修补;外瘘形成应引流,胃肠减压,必要时手术

④术后梗阻:

输入段梗阻:

a.急性完全性;呕吐物量少;多不含胆汁;易发生肠绞窄,不缓解时应手术解除梗阻。

b.慢性不完全性:呕吐量多,喷射样呕吐;为胆汁,多不含食物;呕吐后症状缓解消

失;先内科治疗,无效再手术.

输出段梗阻:上腹部胞胀,呕吐含胆汁的胃内容物。如内科无效,手术。

吻合口梗阻:机械-手术,排空障碍-保守,一般不含胆汁。

歌决:吻合梗阻无胆汁,完全梗阻无胆汁,不全梗阻全胆汁,输出梗阻混胆汁。

⑤倾倒综合征:术后1-2年,属于晚期并发症。

a.早期(30分钟内)根本原因:一过性血容量不足,表现为头昏、眩晕,面色苍白,心悸,

恶心呕吐,乏力出汗,腹泻等。

b.晚期(餐后2-4小时)是胰岛素分泌增多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2年以上治疗未改善,

应手术治疗。也叫低血糖综合症。根本原因:反应性低血糖。主要发生在毕II式术后。

⑥碱性反流性胃炎:属于晚期并发症。

多发于术后数月至数年,毕II式手术后常见。胆汁胰液进入残胃所致。

碱性反流性胃炎表现:上腹持续烧灼痛、胆汁性呕吐、体重减轻(三联征)。

歌诀:痛吐轻

严禁抑酸治疗,加重了病情(酸少了,碱更多)。

预防应用:空肠Y型吻合术(Roux-en-Y)

⑦吻合口溃疡

⑧营养性并发症:(低血糖不属于)

a.营养不足,体重减轻

b.贫血

c.腹泻与脂肪泻:粪便中排出的超过摄入的脂肪7%则称为脂肪泻。可进少渣易消化高

蛋白饮食,应用消胆胺和抗生素;

d.骨病:多发生于术后5~10年,女性多见,可分为隐性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和混合

型,可补充钙和维生素。

⑨残胃癌:

指因良性病变施行胃大部切除术至少5年后发生在残胃的原发性癌,多发生在术后

20~25年。需再次手术做根治切除,但手术切除率低。

歌诀:5(至少5年后)25(多发生在术后20~25年)

(2)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并发症

倾倒综合征、溃疡复发、腹泻(典型,直接诊断此并发症)、消化不良、呕吐胆汁。此

外还有:胃潴留,一般不必再次手术,禁食、持续胃肠减压、高渗温盐水洗胃、补钾、肌注新

斯的明等一般有效;吞咽困难,一般1~4个月内自行消失,长期不缓解,可手术治疗;胃小弯

坏死穿孔,需立即手术修补。

消化性溃疡

(十一)胃溃疡外科治疗的适应征

1.经短期内科治疗(4-6周)无效或愈合后又复发。

2.年龄超过45岁。

3.溃疡较大(直径62.5px以上)或高位溃疡。

4.不能排除或已证实有恶变。

5.已往有一次大出血或穿孔者。

(十二)十二指肠溃疡外科治疗的适应征

1.病史多年,发作频繁,疼痛加重,至少经一个疗程内科严格治疗,症状无减轻,或不能

制止复发,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2.溃疡较大,球部变形严重,穿透性溃疡或球后溃疡(容易出血)。

3.过去有穿孔史或反复多次大出血,而溃疡仍呈活动性。

4.有瘢痕性幽门梗阻者(绝对适应证)

(十三)急性穿孔的诊断,治疗,手术指征

1.诊断

(l)病史上多有溃疡病史。穿孔前溃疡症状加剧。突然出现上腹剧痛,呈刀割样.迅速波及全

腹。

(2)体检可有轻度休克表现。病人平卧,不能翻动。腹肌紧张,甚至如板硬,全腹压痛、反

跳痛,仍以上腹部最明显。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最有价值的体征)。肠鸣消失。

(3)站立位腹部X线检查:70%病人有隔下游离气体。首选检查

2.急性穿孔治疗原则:轻保,重补,不轻不重胃大切。

考试时只要出现急性穿孔选手术治疗是没有错的,最理想的手术是胃大部切除术。

如果腹腔抽出较多液体,考虑为穿孔破损很大,要尽早手术。

(十四)瘢痕性幽门梗阻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1.临床表现

突出症状是呕吐,常定时发生在下午或晚间,呕吐量大,可达~ml,呕吐物多为

宿食,不含胆汁,呕吐后患者自觉胃部舒适。查体可见上腹部膨隆,有时有胃蠕动波,可闻“振水音”,梗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征及严重营养不良。低血钾、低氯碱中毒。钡餐检查显示:24

小时后仍有钡剂存留。

2.诊断

首选胃镜+体征

长期溃疡病史和典型的胃潴留呕吐征,结合X线钡餐检查结果,可作出明确诊断。

3.治疗

瘢痕性幽门梗阻是手术的绝对适应证。治疗的目的是解除梗阻、使食物和胃液进入小肠,

从而改善营养和纠正水、电解质的紊乱。

消化性溃疡

胃癌

(一)胃癌的病因

1.地域环境及饮食生活因素

2.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胃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胃癌高发区成人感染率在60%以上。还

有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致病菌也是HP。

3.癌前病变(见胃炎那章,胃疾病包括胃息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部分切除后的残胃)

4.遗传和基因

(二)病理分型:

1.早期胃癌:仅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粘膜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跟侵入的

深度有关和有无转移、病灶大小无关。小于直径10mm叫小胃癌。直径小于5mm叫微小胃癌。

一点癌:胃镜粘膜活检可以看的见癌,切除后的胃标准虽经全粘膜取材未见癌组织。属于

微小胃癌。

2.中晚期胃癌(进展期):

中期胃癌:癌组织超出黏膜下层侵入胃壁肌层。

晚期胃癌:病变达浆膜下层或超出浆膜向外浸润至邻近脏器,或有转移。

皮革胃:胃癌累及全胃致胃腔缩,胃壁僵硬如革囊状。属于中晚期胃癌。

Borrmann分型:I型:结节型;II型:溃疡局限型;III型:溃疡浸润型;IV型:弥漫浸润型。

(三)临床表现与诊断

1、胃癌好发于胃窦部小弯侧(50%)这个部位还好发胃溃疡和穿孔。其次为贲门。

2、淋巴转移:为主要途径(方式),最容易转移的部位:经胸导管向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3、种植转移:最特异的转移方式。只有胃癌才会发生这种转移(做题时),种植于卵巢,

称为Krukenberg瘤,原发灶是胃癌;也可在直肠周围形成一明显的结节状板样肿块(Blumer’

sshelf)

4、提高治愈率的关键: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而不是手术)

5、胃癌的临床诊断:

早期胃癌:没有临床表现。

中晚期胃癌:中老年+上腹不适+体重减轻是常见症状

中老年人+便血+消瘦--------消化系统恶变。

中老年人+尿血+消瘦--------肾癌或者膀胱癌恶变。

中老年人+咯血+消瘦--------肺癌

6、胃癌的分期:TX、(无法判断)歌诀

T1、(早期胃癌)侵犯黏膜或粘膜下层一年下来

T2、(中期胃癌)浸润肌层或浆膜下层二次激将

T3、(中期胃癌)穿透浆膜层三次讲过

T4、(晚期胃癌)侵犯邻近器官四面八方

7、诊断:

胃癌的检查方法:1)X线钡餐检查(首选)

2)纤维胃镜加组织活检(用于早期并确诊),因为早期胃癌临床表现不明显,这能活检。

3)胃液细胞学检查(也可以作为确诊)

(三)治疗手术

1.胃癌根治术(D2):是早期胃癌治疗的根本(首选)方法。

a、一般范围为距离肿瘤边缘6-px

b、胃壁切线离肿块至少px

c、胃癌组织侵犯粘膜下层,导致组织与淋巴网的蔓延所以手术范围扩展到病灶外的px(切

的是淋巴网)行胃全切或大部切除,切除大小网膜和所属淋巴结,重建消化道。

胃近端大部切除术及全胃切除均应切除食管下端即距离贲门3-4厘米。

胃远端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均应切除十二指肠近段即距离幽门3-4厘米。

2.胃癌扩大根治术:在胃癌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胰体、胰尾及脾。用于中晚期胃癌。

但在肝,腹膜,肠系膜广泛转移时不能行根治手术。

3.联合脏器切除术:在有肝、结肠等邻近脏器浸润时可行联合脏器切除术。

4.姑息性手术:早期胃癌原则上不需要化疗。因为早期侵润的部位比较浅。

注意:

1.U波:低钾

2.不规则龛影---恶变,胃癌。

3.长期腹泻---酸中毒。

肝脏疾病

一、肝硬化

肝硬化是以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假小叶(肝硬化的特异性标志)和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

的慢性肝病。临床上有多系统受累,以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因

我国病毒性肝炎是肝硬化形成的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乙型或丙型肝炎

西方国家,酒精中毒所致的肝硬化更常见。歌诀:外国人爱喝酒,中国人乙肝多。

其他还有胆汁淤积,循环障碍,工业毒物或药物,铜、铁等代谢障碍,营养障碍,免疫紊

乱,以及原因不明的隐匿性肝硬化

2.发病机制:主要是假小叶的形成机制。在假小叶形成的过程中肝细胞没有恶变,只是变

性坏死。

总结为以下几点:

(1)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小叶纤维支架塌陷;

(2)残存肝细胞不沿原支架排列再生,形成不规则结节状肝细胞团(再生结节);

(3)汇管区和肝包膜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致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假小叶形成

(4)肝内血循环紊乱,导致门脉高压症形成。

(二)病理(组织学)改变:正常肝小叶结构消失或破坏,全被假小叶所取代。

病理分类:

(1)小结节性肝硬化:此型最为常见,结节大小相仿,不超过25px;

(2)大结节性肝硬化:结节粗大不均,多由大片肝坏死引起;

(3)大小结节混合性肝硬化;

(4)再生结节不明显性肝硬化。

(三)临床表现

1.代偿期

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2.失代偿期

(1)肝功能减退

1)全身情况较差:有肝病面容、消瘦乏力、皮肤干枯、面色黝黑、夜盲(缺乏维生素A

所致)。

2)消化道症状:可伴有黄疸,有腹胀、恶心、呕吐,进食脂肪和蛋白质后易引起腹泻;

3)出血倾向和贫血:出血倾向的原因可能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维生素K缺乏、凝血因

子合成障碍、血小板质和量异常(脾功能亢进)等因素有关。常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

癜和胃肠出血等倾向。

4)内分泌紊乱:因肝对雌激素及醛固酮灭活作用减弱导致,雄激素减少,男性有性欲减退、

睾丸萎缩、毛发脱落及乳房发育症,女性有月经失调、闭经、不孕等,可出现蜘蛛痣(雌激素

灭活减弱)和肝掌(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和指端腹测部位有红斑);蜘蛛痣----主要发生于上

腔静脉引流区域比如面部,肩部,上胸部。

歌诀:初(出血,贫血)夜(夜盲)治(蜘蛛痣)黄(黄疸)小姐(雌激素)多。

(2)门脉高压症:三大临床表现:脾肿大,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腹水。

歌诀:大(脾肿大)S(腹水)成(侧支循环的形成)婚。

“成”最特异。只有肝硬化有这个特点。

1)脾肿大:晚期常伴有脾功能亢进,全血减少;白细胞减少由于脾大。

2)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最重要的三支是:食管与胃底静脉曲张(最核心的)、腹壁静

脉曲张以及痔静脉扩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是肝硬化特征性表现。肝炎、肝硬化等肝脏本身

病变。腹壁静脉曲张的特点是曲张静脉以脐为中心,脐上的血流向上、脐下的血流向下,脐周

静脉明显曲张者,外观呈水母头状。由下腔静脉阻塞引起的腹壁曲张静脉血流方向,无论是脐

上还是脐下均向上,曲张静脉多分布在侧腹壁。

可以简单点记:脐上向上,脐下向下(上上下下)门静脉高压或门静脉阻塞;都向下→上

腔静脉阻塞;都向上→下腔静脉阻塞。

3)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的表现。形成的因素有:记住前4个就够了。

1.门静脉压力增高(最主要的原因);超过2.9kPa(mmH20),腹腔内血管床静水压高

2.低蛋白血症:白蛋白低于30g/L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致血浆外渗,

3.肝淋巴液生成过多:超过胸导管的引流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门淋巴管渗至腹腔;

4.继发性醛固酮增多致纳重吸收增加:活减少引起醛固酮增多。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

5.抗利尿剂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6.有效循环血容不足。

出现移动性浊音,腹水致少要ml

(四)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多突然大量呕血或黑便,易导致失血性休克。诱发

肝性脑病,死亡率很高。出血病因包括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黏膜病变、消化性溃疡。

2.肝性脑病:为本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

3.感染:主要是掌握自发性腹膜炎,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它的表现是腹痛、腹胀、

腹水迅速增长或持续不退,可有程度不等的腹膜炎体征。一个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腹膜刺激征,

那就是自发性腹膜炎。

如果出现了呼吸系统的症状就是肝肺综合症

4.功能性肾衰竭(肝肾综合征):临床特征表现:“三低一高”既少尿或无尿,低尿钠,稀

释性低血钠和氮质血症。肾脏本身无重要的病理改变,故为功能性肾衰竭。

发病机制:肝硬化大量腹水等因素使机体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导致肾皮质血流量和肾小球

滤箍率持续降低。肝硬化的病人出现了少尿或无尿那就是它了。

5.原发性肝癌。短期内出现肝脏迅速增大,持续性肝区疼痛,腹水检查为血性。

6.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低钾低氯性碱中毒)

(五)辅助检查

1.血常规脾亢时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胆红素和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试验:代偿期大多正常或轻度异常;失代偿期则多有较全面的损害;重症者(失

代偿期)血清胆红素增高较明显。转氨酶活性可有轻、中度升高,并以ALT增高为明显

肝细胞严重坏死时,AST活力常高于ALT。胆固醇酯也经常低于正常(也是特异的表现)。

血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蛋白/球蛋白倒置。

肝脏纤维组织增生的指标:血清Ⅲ型前胶原肽、透明质酸、板层素浓度明显增高。

歌诀:穿了三(血清Ⅲ型前胶原肽)层(板层素浓度)还透明(透明质酸)

4.疫学检查:体液功能中IGG和IGA水平都增高。以IGG增高最显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CD3,CD4和CD8均降低。

5.腹水检查一般为漏出液。

如果出现自发性腹膜炎了,腹水就是介于渗出与漏出液之间。李凡它(RiValta)X/L

发性腹膜炎的时候,需要床边做腹水细菌培养。

如果并发结核性时以淋巴细胞为主

腹水呈血性者应该人高度怀疑癌变。

6.食管钡餐检查:食管静脉曲张时,可表现为虫蚀样或蚯蚓状(窜珠样)充盈缺损;

胃底静脉曲张表现为菊花样充盈缺损;

7.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发现假小叶形成就可以确定诊断为肝硬化。

(六)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病毒性肝炎、长期饮酒、血吸虫病等相关病史。

(2)出现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

(3)肝脏质地硬,表面有结节感,脾大,腹水征阳性。

(4)转氨酶活性增加,白蛋白/球蛋白倒置,凝血功能障碍。

(5)肝活组织检查见到假小叶形成,金标准。

(6)肝包虫病:肝震颤

(7)Courvoisier症:胰头癌

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腹水比较

并发症腹水常规细胞分类特点进一步检查

无并发症漏出液性质WBC<×/L

自发性腹膜炎漏出液与渗出液之间WBC>×/L,以中腹水培养

或渗出液改变性升高为主

结核性腹膜炎渗出液改变白细胞增多,以淋巴增加

为主

腹水ADA、抗酸杆菌检

原发性腹膜炎可呈渗出液改变常以红细胞为主细胞学检查

(七)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为宜。但是要注意,肝功能有明显损害,

或出现肝性脑病先兆时,应该限制或禁食蛋白质(因为可诱发肝性脑病)。

肝硬化病人选择:高蛋白。肝性脑病的病人选择:禁蛋白。

2、药物治疗:

以少用药,用必要的药为原则。抗纤维治疗比较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用秋水仙碱。

3、腹水的治疗

(1)限制钠、水的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在~mg(氯化钠1.2-2.0克),进水量控

制在ml/d左右;低钠血症者应限制在ml/d以内。

(2)增加钠水的排出。

1)利尿剂:首选螺内酯(抗醛固酮作用),无效时可加用呋塞米。

理想的利尿效果:每天体重减轻0.3-0.5kg(无水肿者)或0.8-1.0kg(有下肢水肿者)利尿

剂过大或者速度过快可诱发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

2)导泻:20%甘露醇。

3)抽腹水加输注清蛋白:可以治疗难治性腹水(一般不主张单纯抽腹水)也不能一次性抽

光。每周3次,每次-ml。

(3)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每周定期少量,多次静脉输注鲜血或清蛋白。

(4)腹水浓缩回输:是治疗难治性腹水的较好方法。禁忌症:感染性腹水。

(5)腹腔-颈静脉引流:有自发性腹膜炎(腹水感染)或癌性腹水不能用。

(6)减少肝淋巴液漏出。用外科手术

4、门静脉高压,也主要是胸导管境内静脉吻合术。手术治疗。

5、并发症的治疗

(1)上消化道出血:

a.首选:急诊胃镜止血;

b.药物止血:首选生长抑素;冠心病禁用血管加压素。

c.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

(2)自发性腹膜炎: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应用,先可以2-3种联合应用,等细菌培养出

来了后再调整。

(3)肝性脑病

(4)功能性肾衰:

①迅速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感染等诱发因素;

②控制输液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③输入白蛋白或腹水回输;

④血管活性药物如八肽加压素、多巴胺,以改善肾血流量。

6、肝移植:费用高,不靠谱。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手术价格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ys/14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