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
2、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
3、周围神经损伤鉴定实施规范()
4、外伤性癫痫鉴定实施规范()
5、精神障碍者司法鉴定精神检查规范()
6、心理治疗规范()
精神障碍治疗指导原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厅年12月23日以国卫办医函〔〕号通知下发实施。
目录
第一章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痴呆
第二节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第三节谵妄,非由酒精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第四节脑损害和功能障碍及躯体疾病引起的其他精神障碍
第五节脑部疾病、损害和功能障碍引起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第二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一节使用酒精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二节使用阿片样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三节使用大麻类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四节使用镇静剂或催眠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五节使用可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六节使用其他兴奋剂(包括咖啡因)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七节使用致幻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八节使用烟草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九节使用挥发性溶剂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十节使用多种药物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三章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
第一节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分裂型障碍
第三节持久的妄想性障碍
第四节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第五节感应性妄想性障碍
第六节分裂情感性障碍
第四章心境(情感)障碍
第一节躁狂发作
第二节双相情感障碍
第三节抑郁发作
第四节复发性抑郁障碍
第五节持久的心境[情感]障碍
第五章神经症性、应激相关的及躯体形式障碍
第一节神经症性障碍
第二节严重应激反应及适应障碍
第三节分离[转换]性障碍
第四节躯体形式障碍
第六章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
第一节进食障碍
第二节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第三节性功能障碍,非由器质性障碍或疾病引起
第四节与产褥期有关的精神和行为障碍,不可归类在他处者
第五节与归类在他处的障碍或疾病有关的心理和行为因素
第六节非致依赖性物质滥用
第七节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的未特指的行为综合征
第七章成人人格与行为障碍
第一节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
第二节习惯和冲动障碍
第三节性身份障碍
第四节性偏好障碍
第八章精神发育迟滞
第九章心理发育障碍
第一节特定性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
第二节特定性学习技能发育障碍
第三节特定性运动功能发育障碍
第四节混合性特定性发育障碍
第十章通常起病于童年与少年期的行为与情绪障碍
第一节多动性障碍
第二节品行障碍
第三节特发于童年的情绪障碍
第四节特发于童年与青少年期的社会功能障碍
第五节抽动障碍
第六节通常在童年和青少年期发病的其他行为和情绪障碍
第一章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
器质性(包括症状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脑退行性疾病、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外伤、脑肿瘤等以及各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第一节痴呆
痴呆是一组进行性的、以多种精神神经障碍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常表现为记忆障碍、语言障碍、定向力障碍、计算力及学习能力等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日常生活能力困难、精神症状以及行为异常。导致痴呆的疾病有多种,最常见的脑部疾病为阿尔茨海默病,其次为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等。
一、阿尔茨海默病
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治疗包括非药物干预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非药物干预。非药物干预对阿尔茨海默病及各种原因所致痴呆的患者及家庭十分重要,包括行为治疗、环境治疗、音乐治疗、照料者干预、记忆训练、生活技能训练等。
2.药物治疗。目前药物治疗的目的为延缓认知功能衰退。目前批准的将阿尔茨海默病列为治疗适应证的药物有胆碱酯酶抑制剂(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NMDA受体拮抗剂(如美金刚)。推荐治疗剂量:多奈哌齐5-10mg/日,卡巴拉汀3-12mg/日,加兰他敏4-24mg/日,美金刚20mg/日。需依据患者的治疗反应和耐受性进行剂量调整。胆碱酯酶抑制剂与NMDA受体拮抗剂在一定程度上也可缓解痴呆伴发的精神行为症状。
当精神行为症状严重时,可对症采用抗精神病药物、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等药物。临床实践中,用药需遵循“低剂量起始、缓慢加量、定期评估、适时调整方案”等原则。
二、血管性痴呆
1.在治疗脑血管疾病基础上积极治疗痴呆。
2.使用改善认知功能药物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美金刚等。推荐剂量参考阿尔茨海默病。
3.非药物干预:参照阿尔茨海默病。
三、见于在它处归类的其他疾病的痴呆
临床可见有皮克氏病性痴呆、克-雅氏病性痴呆、亨廷顿氏病性痴呆、帕金森氏病性痴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HIV]性痴呆和其他特定疾病所致的痴呆。
1.药物治疗参照皮克病、亨廷顿病、帕金森病、克-雅病及HIV等治疗规范。
2.非药物干预:参照阿尔茨海默病。
第二节器质性遗忘综合征,非酒和其它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这是一类以特殊的情景记忆损害为主,表现为学习新信息(顺行性遗忘)或回忆往事(逆行性遗忘)存在困难的障碍,这类障碍并非全面性智能障碍,多伴有社会交往与执业技能的明显受损。
遗忘综合征的处理以治疗脑部基础疾病为主,同时提供一般治疗和营养支持。
第三节谵妄,非酒和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
谵妄又名急性脑病综合征,其特征是急性或亚急性意识障碍或意识损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老年患者、住院患者更为多见。谵妄往往起病迅速,病情明显波动,严重程度差别很大。
1.原发病及诱发因素的治疗,参照原发疾病的治疗规范。
2.药物治疗:患者出现激越、幻觉或危险的行为紊乱时,应考虑精神药物治疗。谵妄治疗使用的药物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为主,以氟哌啶醇为例,2.5-10mg/日肌注。应慎用苯二氮?类药物。
3.非药物治疗:是所有谵妄患者的主要治疗,包括为患者提供定向资料和行为干预,为家属提供有关疾病临床表现、治疗及患者照料的支持。
4.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治疗:如保持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保护气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预防压疮和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第四节脑损害和功能紊乱以及躯体疾病所致的其他精神障碍
一、器质性幻觉症、器质性紧张性障碍、器质性妄想性[精神分裂症样]障碍、器质性心境[情感]障碍、器质性焦虑障碍、器质性分离性障碍、器质性情绪不稳定[衰弱]障碍和轻度认知障碍
1.积极治疗导致精神综合征的原发脑部疾病和躯体疾病,参照相关疾病的治疗规范。
2.参照相应精神障碍的治疗规范,根据患者的临床综合征,选用适宜的药物及早控制精神症状。使用时必须注意全身情况,药物剂量不宜过大,低剂量开始,小剂量加药,以能有效控制精神症状的最小药量为佳。
3.轻度认知障碍的治疗参照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干预”。
4.支持治疗:如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改善脑循环,促进脑细胞功能的恢复、保证营养。
5.良好的护理:以缓解患者的恐惧、焦虑情绪,特别是对有意识障碍的患者要防止其自伤、摔倒、冲动伤人毁物等意外发生。
二、癫痫性精神病
1.在治疗癫痫的基础上控制精神症状,参照癫痫治疗规范。
2.精神症状的对症治疗,参照相应临床综合征治疗规范。
第五节脑疾病、损害和功能紊乱所致的人格和行为障碍
一、器质性人格障碍
1.积极治疗导致人格障碍的原发脑部疾病,参照相应疾病的治疗规范。
2.参照成人人格障碍治疗规范。
二、脑炎后综合征
1.脑炎后康复治疗,参照脑炎治疗规范。
2.精神状态参照相应临床综合征治疗规范。
三、脑震荡后综合征
1.脑震荡后康复治疗,参照脑震荡治疗规范。
2.精神状态参照相应临床综合征治疗规范。
第二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凡是能够影响人类情绪、行为及意识状态,并有致依赖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之为精神活性物质。目前,常见的精神活性物质有:酒类、阿片类、中枢神经兴奋剂、致幻剂、大麻、镇静催眠药和烟草等。
第一节使用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一、酒精依赖
酒精依赖是一组认知、行为和生理症状群,使用者尽管明白滥用成瘾物质会带来问题,但仍然继续使用。自我用药导致了耐受性增加、戒断症状和强制性觅药行为(怎样治疗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需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