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幽门后喂养在高龄重症患者当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首次需要进行肠内喂养的高龄重症患者例,随机分为幽门前喂养组(n=50)与幽门后喂养组(n=50)。比较两组间消化道症状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30d病死率,探讨幽门后喂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结果与幽门前喂养组比较,幽门后喂养组恶心、呕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较低,但比较容易堵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泻、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意外拔管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30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较幽门前喂养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在高龄重症患者当中,应用幽门后喂养是安全、有效的,且能明显降低消化道症状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概率,降低ICU及总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成本。
[关键词]高龄;重症;幽门后喂养;幽门前喂养
重症患者往往会消耗大量蛋白质和能量,补充不及时造成营养不良会损害机体免疫,引起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对预后造成不良影响[6-7]。目前,临床常用的喂养途径仍是幽门前喂养,如鼻胃管。胃作为消化器官,起着贮存、研磨的作用,但随着年龄增长,胃排空能力会逐渐下降[8],尤其在高龄重症患者中,胃潴留是导致肠内营养难以继续维持的重要原因。此外,胃潴留还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增加误吸风险,导致吸入性肺炎发生,延长ICU住院时间,影响预后[9]。幽门后喂养由于直接跨过幽门,能够有效防止胃潴留,进而减少消化道症状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降低ICU及住院天数,有效改善预后。然而,幽门后喂养由于置入成功率低、容易堵管等原因难以得到普及[10]。但有研究报道,经过训练的医务人员盲下鼻肠管的成功率非常高[11-12],即使手法盲下失败也可通过床旁胃镜协助放置。
本研究结果显示,幽门后喂养组虽堵管发生率较高,但恶心、呕吐、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均较幽门前喂养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幽门后喂养组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较幽门前喂养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13-15]。
综上所述,幽门后喂养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方法缺少胃的贮存和研磨作用,所以在给予喂养过程中需要更加严格注意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浓度及温度,进而减少并发症,改善高龄重症患者临床预后。
文献来源:
李彦波,刘于红,高瑞丽,高鑫(医院干部综合内科).幽门后喂养在高龄重症患者中应用.
临床军医杂志.,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