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见闻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ICU中的

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多数患者因疾病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进食,因此需要通过口腔或者胃管等方式提供易吸收的营养物质被肠道所吸收,以供人体正常生命的维持。这种进食方式在治疗效果和治疗经费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此类治疗方法需要特定的营养制剂并通过口服和管饲两种方法进行分类。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肠胃功能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治疗方法。不当的治疗方法会造成胃潴留、腹胀气、腹泻等并发症。本文结合入住我院ICU病房需要特别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研究肠内营养治疗对其的治疗效果。

0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结合年4月~年7月,入住我院ICU病房需要特别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并结合组间对比的方式将其按照入住先后顺序对半分为常规组43例,男21例,女22例,患者年龄分布(44~68)岁,年龄平均(56.0±6.2)岁,组间患有严重性电解质紊乱的患者10例,严重创伤手术患者13例,感染性休克11例,心律紊乱9例,给予一般治疗方式;治疗组43例,男24例,女19例,患者年龄分布(46~69)岁,年龄平均(57.5±6.3)岁,组间患有严重性电解质紊乱的患者12例,严重创伤手术患者11例,感染性休克9例,心律紊乱10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基础资料无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对常规组患者采取一次性输注的方式,调整营养液的浓度,规定每日7次营养输注。对治疗组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其治疗过程为(1)判断疾病属性:根据患者疾病类型以及并发症的发生,判断患者是否可以使用鼻管以及接入鼻管的时间长短,如患者存在胃功能不全或者吸收类疾病,则不适宜长时间置入营养管。判断疾病属性的其他目的是控制营养滴入的速度以适应胃肠压力。(2)治疗前检查营养管:检查营养管的主要内容包括(管腔内的清洁度,营养管的是否存在堵塞或者局部破损)营养管主要起到的是输入营养液的作用,如出现管腔清洁不干净,残留细菌将会随之进入肠道,引起肠道炎症,造成严重后果。(3)营养液的输注程序:首先要保证输注的速度营养液的浓度和输注时的温度,将患者的体位调整成仰卧位,撑起头部,使营养液能够顺利流入。输注的速度保持在20~45ml到~ml每小时之间循序渐进。保持液体温度在36.5℃左右。采用连续灌注的方法,在24小时内连续少量的进行营养灌注。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采取治疗方式后,蛋白免疫球的变化,数值越高说明治疗效果越好。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合并发症(胃潴留、腹胀气、腹泻)的患者病例数进行计算。

1.4统计学方法

用`x±s表示治疗结果的有效度,t作为检验值,n为单位例数,“%”代表治疗有效性的概率,利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2

结果

2.1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蛋白免疫球的评价指标

经研究,治疗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数值相比于常规组有了明显上升,P<0.05。

2.2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

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出现胃潴留、腹胀气、腹泻等并发症的概率11.6%,明显低于常规组48.6%,P<0.05。

03

讨论

在ICU重症监护病房中,多数患者因特殊疾病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进食,因此需要通过口腔或者胃管等方式提供易吸收的营养物质被肠道所吸收,以供人体正常生命的维持。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具体注入途径,以及营养液的注入速度都需要根据患者的综合情况进行考量。并且在对高危疾病的老龄患者进行输注时,应该首先测试患者的胃肠功能,确定肠道通畅后进行输注。这种进食方式在治疗效果和治疗经费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文章结合了年4月~年7月,入住我院ICU病房需要特别治疗的86例重症患者,并结合组间对比的方式将其按照入住先后顺序对半分为常规组43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免疫球蛋白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经过研究得出治疗组采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免疫球蛋白的数值相比于常规组有了明显上升,经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出现胃潴留、腹胀气、腹泻等并发症的概率11.6%,明显低于常规组48.6%,P<0.05。由此证明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运用于ICU重症病房内的患者能够提高其营养吸收率,减少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具有较高的疗效。

综合全文,ICU重症监护病房中,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方法能够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和治疗有效率。

原作者:黄自珍

原作者单位:医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z/10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