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温度大、风速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
传统推算方法规定,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为“初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起为“末伏”,总称为“三伏”。
年三伏天时间▲▲▲初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
入伏时节,气候炎热,在这段时间极易引起中暑,伏天养生,这10个禁忌要避开。
忌不开窗通风潮湿闷热、通风差的室内容易引起中暑,而且使用空调不开窗换气,空气质量会变差,反而致病。
建议:每天开窗通风两次以上,每次15-30分钟
忌只吃果蔬三伏天身体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没胃口,不少人选择吃点果蔬了事、但若吃不好,营养不够,免疫力降低,可能导致疾病。
建议:
1、果蔬不能少;多吃点富含钾的蔬菜水果。如香蕉、喜欢谁、南瓜、豆类、土豆及芹菜等。
2、喝点汤开胃:菜汤、肉汤、鱼汤、蛋汤等,餐前少量饮用还能增加食欲。
3、蛋白质要有:适当吃些瘦肉、鱼、豆奶、鸡蛋等。
4、谷物不可少:出汗会丢失B族维生素,而谷类是B族维生素的良好来源。
忌冷风对着吹颈椎对着空调吹,易使颈背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可以搭个披肩。
忌大口喝水大口快速喝水,水分会加速稀释血液,使血量增加,加重心脏负担。对于冠心病患者尤为危险。
建议:每次喝水别超过毫升,以温开水为佳,不要等到口渴再喝水,而是少量多次补水为宜。
忌冷饮不离手适当吃冷饮可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黏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另外,突然使用冷饮,还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忌直接冲冷水老年人在炎热的夏季不能用冷水洗澡,人体经过冷水的刺激,会产生心跳加速、血压升高、肌肉收缩等一系列刺激反应,对心脏、血压产生不利影响。
忌整天不出汗出汗既能排走体内毒素,又能调节体温。
建议:傍晚出门走一走,微微出汗对身体好。
忌饮料代替水夏天,人体的排汗量和水分蒸发量都大大增加,如果只喝饮料,不喝水,尿液中的代谢物质不能很好稀释,晶体沉积,易形成结石。而且长期摄入含糖饮容易变胖。
建议:每天喝够1毫升以上的水,饮料适度。
忌中午不休息三伏时节应晚睡早起。但晚睡不是熬夜,最好在24点钱。因天气炎热,睡眠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建议有条件最好睡个午觉
建议:午睡以15-30分钟为宜,午睡后可以轻微活动,喝一杯水,以稀释血液粘稠度。
忌情绪激动情绪激动易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分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
如果中暑了,三伏贴怎么贴?三伏贴在初伏、中伏1、中伏2及末伏来施行敷贴治疗,一伏贴3次。(中伏1时间:7月27日—8月5日中伏2时间:8月6日—8月15日)
哪些症状适合贴敷?部分呼吸系统疾病、部分消化系统疾病、部分骨关节疾病、部分妇科疾病、部分小儿疾病、亚健康调理。(详细可咨询专业医师)
那些人群不宜贴敷?1、肺炎急性期,高热,体温超过38.5℃以上者
2、特殊体质及皮肤病患者,或贴敷取穴部位皮肤有损者。
3、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曾患接触性皮炎者。
4、孕妇、2岁以下的儿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心脏病、高血压、重度肺气肿、肺结核)。
5、感冒发作期(如发烧、咽喉痛、扁桃体发炎)的患者。
三伏天中暑记牢急救“四字诀”搬:迅速将患者搬到阴凉、通风的地方,使其平躺,为其扇风,解开其衣领。
擦:用冷水或稀释的酒精帮患者擦身,也可以用冷水淋湿的毛巾或冰袋、冰块放在患者颈部、腋窝或大腿根部腹沟处等大动脉血管部分,帮助患者散热。
服:感到不适时,及时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解暑药,并多喝些淡盐水。
掐:如果患者一直昏迷不醒,可用大拇指按压患者的人中、合谷等穴位。救醒后的患者,必须在凉爽通风处静卧休息,如果回到炎热的环境,会引发比之前更严重的后果。
中暑急救的三个误区1中暑后要赶快进入空调房
中暑后,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里。此时,身体抵抗力较低,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甚至肺部感染。
对策:应该让体温逐步下降
2中暑发热要用退烧药
中暑后发高烧很常见。一些人想通过服用退烧药来降温,而此时身体处于消耗过度的状态,药物代谢可加重身体负担。
3中暑后应大量喝水
中暑后,短时间内快速、大量饮水,会引起急性胃潴留,进而影响消化功能。
对策:采用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毫升为宜。
(文章内容源于人民日报)
转载是一种动力分享是一种美德功能美学定制
优选帅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