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占全身疾病的首位,消化道常见病包括炎症,溃疡,与肿瘤之间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并且消化道恶性肿瘤占全身肿瘤第三位,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胃肠镜检查是医生公认的诊断消化道疾病的唯一最好方法。医院的宗旨是为病人提供人性化的健康和医疗服务,检查和治疗上的无痛化,微创化是一种趋势。
随着无痛胃肠镜检查的开展,让受检者在安全、无痛的情况下顺利完成检查,及早发现食道、胃、十二指肠、结肠等胃肠道的早期病变,特别是肿瘤性疾病,可以达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不至于等到出现疼痛、出血、梗阻等症状时才就医,延误治疗时机。
首先,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无痛”是怎么回事呢?
“无痛”依赖于麻醉学技术,指将短效的静脉全麻药注入静脉,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在检查中患者安然入睡,彻底消除检查过程中恶心,呕吐,疼痛等不适。检查后5分钟左右清醒,无宿醉感,自觉轻松愉快。
当然,静脉全身麻醉不同于普通的睡眠,麻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呼吸、循环系统以及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等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抑制,甚至消失。因此,做无痛胃肠镜检查,麻醉医师必须对麻醉管理及抢救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检查前详细准确评估受检者身体状况和麻醉风险,准备相关的抢救设备及药物,检查中密切监测患者重要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循环稳定,以确保病人安全、舒适地完成检查。
无痛胃肠镜的优点:
1.无痛苦:患者在检查、治疗过程中无任何不舒服,对精神紧张的患者、对胃肠镜检查恐惧的患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是您的理想选择。
2.创伤小:在无痛电子胃肠镜下,对消化道出血、息肉、溃疡狭窄还可以进行多项微创治疗,让患者免于手术开刀之苦。
3.时间短:除外检查前的准备时间,从检查开始,几分钟内即可完成。
4.诊断更精确:电子胃肠镜检查是消化道疾病最常用,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拥有目前其他检查手段无法代替的优势,对于一些微小病变甚至粘膜层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镜下具有放大功能,更进一步增加了诊断的准确性。医生能够用肉眼直接观察到消化道的内部情况,能够发现诸如溃疡、息肉、憩室炎症等病变,还能看清黏膜的充血、水肿以及色泽改变等细微变化,并且可以在直视下活检做病理检查和镜下切除息肉、止血、抓取异物等。
这4类人群需要做胃肠镜检查
1.建议45岁以上无论男女:都应该做一次胃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2.有食管癌、胃癌、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3.有不良生活习惯者:包括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喜欢吃大鱼大肉,喜欢吃腌制食品和烧烤者。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者。
4.出现消化道不适的人群:比如吞咽不适或进食有阻塞感,胃部不适、上腹痛、反酸、嗳气、饱胀等。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血、稀便、黏液脓血便等。
无痛胃肠镜检查注意事项:
1.检查前禁饮2-4小时,禁食6-8小时,检查结束1-2小时后可适当喝水或补充能量型碳水化合物饮料。
2.检查完毕后,可能会有头晕、恶心及呕吐,出现此症状尽量平躺休息,无需特殊处理。如有低血糖、低血压等及其他不适情况及时告知麻醉医生,进行对症处理。由家属陪同在胃肠镜麻醉恢复室休息约半小时,尽量减少站立活动。
3.离院标准:确保神志完全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无显著恶心,呕吐,头晕,有良好的定向能力,能独立行走,可由家属陪同离院。
4.检查后24小时内禁止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禁止进行机械操作和从事高空作业等,8小时内最好不要做精算和逻辑分析的工作。
5.哺乳期妇女麻醉后6小时不得哺乳。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做无痛胃肠镜检查。以下人群不适合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
1.高龄,身体衰弱,生命体征不稳定者,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内镜检查者;
2.有严重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者:如血压/mmHg,急性心肌梗塞、频发室早、脑卒中等;
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及咳嗽、咯痰者,哮喘发作或其它严重阻塞性肺部疾病者;
4.严重肝肾疾病者;
5.消化道梗阻,胃潴留、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致胃内容物较多者;
6.严重打鼾者及过度肥胖者;
7.对麻醉镇静药物有过敏史者。
当然,对暂时不适合做无痛胃肠镜的患者,经过对原发病的积极治疗和恢复,通过麻醉医师充分评估,还是可以为无痛胃肠镜检查创造条件。
如果您有“胃痛、胃胀、反酸、烧心、口苦、口臭、嗳气、腹泻、便秘、便血”等胃肠不适症状应及时进行胃肠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点击下方“阅读全文”了解更多资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