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吃布洛芬会导致消化道穿孔那对乙酰氨基酚呢

盖博士盖百霖哪个药物有卖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8637.html

有报道指,一名14岁的患者因为服用了布洛芬,导致消化道穿孔。经医生了解,该名患者于12月17日出现发热后口服一粒布洛芬退热,12月18日上午及晚上又分别口服一粒布洛芬后,体温恢复正常。

到了20日上午出现上腹部疼痛不适,随后腹痛加重入院。经过医生诊断,考虑为消化道穿孔,所以紧急进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胃窦部前壁有穿孔,术后患者的病情已趋于平稳,处于恢复阶段。

现在,布洛芬可谓“一颗难求”,毕竟很多人都靠它退烧。布洛芬属于非甾体抗炎药,也是临床上常见的解热镇痛药,常用于发热、疼痛以及炎症等的治疗,比如肌肉、关节的疼痛等。

前列腺素是人体内与致热、疼痛和炎症反应有关的物质,而布洛芬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通过这一作用来起到解热、镇痛、抗炎的效果。上面也提到了布洛芬主要用于缓解疼痛,而小剂量则可以用于缓解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咽喉炎等疾病引起的发热。

但是任何药物都有两面性,布洛芬也一样。像文章开头所提到的消化道穿孔,就是它的不良反应之一。

布洛芬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胃肠道症状,比如消化不良,胃部有灼烧感、胃痛、恶心呕吐等,而这些症状一般出现在长期用药的人身上,但大多数人可以耐受,停药之后就会消失。而少数人则会出现胃溃疡和消化道出血,甚至是穿孔。因此,对于有消化性溃疡的人应谨慎服用或禁用。

另外,布洛芬也会加重体内液体的潴留,因此对于肾功能不好以及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谨慎使用或不用,以免加重原有的症状。再者,对于儿童来说,服用布洛芬之后也可能会出现腹痛、头痛、嗜睡、耳鸣等,而个别过敏体质者用药后可出现皮疹甚至是哮喘表现。

还有,布洛芬会导致一种较为罕见的不良反应,那就是视觉异常。目前对于这个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是布洛芬干扰了调节视网膜血流量的环氧酶的作用,从而导致了急性临时性的视觉异常。

既然布洛芬会导致上述的不良反应,那是否意味着发烧的时候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更好呢?其实并不能这么说,因为对乙酰氨基酚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对乙酰氨基酚也可以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同样的它也是作用于前列腺素,通过抑制其合成所需要的环氧酶而起到调节体温和镇痛的作用。

而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也包括胃肠道不适,比如恶心、呕吐,长期服药也可致消化道出血,甚至损伤肝脏。除此以外,长期正常剂量用药还会损害肾脏,过量用药则会引起肾小管坏死、肾衰,甚至是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继而引起肾衰竭。

对乙酰氨基酚偶尔会导致免疫性溶血、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另外,它对呼吸系统也会造成影响。对乙酰氨基酚不仅会导致哮喘,还会使得对阿司匹林过敏的患者出现支气管痉挛加重的情况,严重者时甚至会抑制呼吸中枢。同样,该药也可导致过敏反应。

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可能会引起各种的不良反应,难道就不能吃了吗?当然不是,只是需要强调正确用药。

首先一点就是,患者要按照说明书的要求使用。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都不宜长期或大量服用。其次,一般需要单独用药,即只使用两者中的其中一种,且不宜同时服用其他具有解热作用的药物。

再者,服用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两次给药时间的间隔一般需要6小时以上,缓释剂型则需要间隔更长的时间,而且退烧药物不宜连续服用超过3天。

而有肝功能不全、肾功能损害、贫血、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等的患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宜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还有,对乙酰氨基酚不得用于2岁以下的幼儿。如果使用的是布洛芬,那么儿童则应尽量选择布洛芬混悬液。

结语

现在疫情肆虐,很多人感染新冠病毒以后出现的症状就是高热,因此退烧药可谓是必备的。但是在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照用法用量来服用。如果用药后出现不适或症状加重,要及时就医。还有,治疗期间要多喝水,多休息,注意补充营养。

参考资料:

[1]刘治军.布洛芬解热镇痛抗炎多面手[J].医药与保健,,17(1):22.

[2]路长飞,田月洁,谢彦军,等.布洛芬口服制剂致不良反应/事件监测数据分析[J].药学研究,,32(10):-.

[3]阚玉梅.推荐扑热息痛的5个注意[J].中国药店,(7):96.

[4]陈忠琼.布洛芬缓释胶囊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4):28-29.

#布洛芬使用不当致消化道穿孔#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d/153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