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医学会肠内外营养学会
近日,无意中读到了几篇关于ICU中营养代谢的有争议的文章,焦点在于营养的支持方式和支持量的方面,每一篇都有着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但是苦于文章样本数量不多,而不能令人完全信服,因此又翻找出经典指南来再次复习以飨读者。
危重疾病患者营养代谢特点:明显的应激过程,最初阶段以代谢减少,解代谢激素(胰高糖素、儿茶酚胺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出现胰岛素抵抗以及细胞因子、氧自由基及其他局部介质增多等。
机体组织必须消耗严重,负能量平衡和负氮平衡偿。
营养支持的目的:是提供代谢所偏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临床表现:常见重症如大手术后、重症急性胰腺炎、重度创伤、(APACHE10的住院患者,即存在重度营养不良。瘦体组织(Ieanbodymass,LBM)的急剧消耗,引起内脏功能受损和修复功能与免疫功能显着下降。严重应激后机体代谢率明显增高,发生营养不良体重丢失注10%以上)。
营养支持途径(PN或EN)
早期EN使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缩短住院时间。危重病患者应首先考虑EN,因为相似的临床营养效果,而且在全身性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及费用方而优于PN。临床80%的患者可以完全耐受EN,另外10%可接受PN和EN混合形式的营养支持,其余10%的胃肠道不能使用,是选择全肠外营养(TPN)的适应证。
支持方式
经胃管饲是一种简单可行的方法。临床转归与经十二指肠营养支持的患者相似,并且胃通道可比十二指肠更迅速和容易建立。因此胃内营养支持是值得首先选择的营养支持方式。对于肠道功能存在的危重患者经胃管饲与经空肠管饲对改善临床结局无明显的差别。但对于胃、+二指肠功能障碍的患者或具有高风险的危重病患者可以行空肠喂养。此外对于存在严重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辅助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等)有利于改善胃肠道动力。
危重病的初期营养支持的热量供应以2O-25kca1/kg*d)为宜,在合成代谢的恢复期可供应25-30kca1(kg·d)。对于病程较长、合并感染和创伤的危重病患者,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补充需要适当增加,目标喂养可达30-35kca1(kg·d)。
指南推荐意见(括号内为循证证据登记)
对于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药物、呼吸机等治疗措施控制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A)。
危重病患者APACHEU10存在重度营养风险。需要营养支持(A)。
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临床结局(A)。
在生命体征稳定的条件下,危重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可在入ICU后24~72小时开始(C)。
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首选肠内营养(A)。
经胃肠道不能达到营养需要量的危重病患者,应考虑肠外营养支持或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B)。
存在严重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尝试应用辅助胃动力药物甲氧氯普胺等)改善胃肠道动力(C)。
其实,最近很多新出现的一些植入空肠营养管的办法才是让我们感觉到了科技的亮色。而关于营养支持的探究还在前行,相信不久我们会有更好的办法缩短病人的ICU入住时间。
白癜风皮肤病白癜风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