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元月~年10月间,对救治的神经系统及胃肠道疾病患者,所有参与对象均提供空肠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本次共50例患者参与,其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均>18周岁,平均年龄(57.2±12.6)岁。按随机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存在喂养指征,APACHE评分>12,排除标准:存在肠内营养禁忌证的患者。所有患者胃肠均有一定功能,没有肠炎及代谢性疾病,肝肾功能正常,不能经口进食,需要静脉或肠内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两组患者均为经鼻留置空肠饲管,留置营养管长度为75~cm。结合患者的肠鸣音情况来确定开始执行时间。泵速度控制在20~50ml/h匀速泵入EN液,总热量为83.6~.5kJ(20~30kcal)/(kg/d),定时回抽观察有无胃潴留。观察患者耐受情况增加速度至80~ml/h。确定全量时,要结合患者体重和实际情况计算,大致为kcal/d。输液恒温器还应将温度控制在39℃上下。两组病人均经上述两种不同置管方式持续EN支持至少28d。所有患者使用鼻胃管。
肠内营养物质的应用:采取实施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注入方法(间歇性推注法、泵持续性输注法),选择不同的肠内营养分别为膳食纤维营养液和非膳食纤维营养液。采用肠内营养(EN):营养素可以直接经肠吸收、利用,更符生理、给药方便、费用低廉外,更显示有助于维持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完整性的优点。经注射器注入从ml/d开始分次注入10-20ml/h左右,逐日递增增加到ml/d,维持灌入肠内。同时每日注入复合维生素B液30-60ml、胃酶合剂30-60ml,10%氯化钾溶液40-50ml,分3次注入肠内。同时,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胃肠道反应,加上疾病的痛苦和各种治疗,经胃管内注入吗叮啉、甲氧氯普胺或西沙比利等胃动力药物,缓解肠内营养维持至胃功能恢复。另,注意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补充足够热量、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分组按随机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由鼻肠管内泵持续性输注法。两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观察项目表,从病人肠内营养支持实施开始后进行临床观察与记录,以病人出现腹胀、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不适为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表现。
方法:从自行设计的观察项目表,比较分析患者出现的可能症状,找出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通过对比观察项目和数据结果,降低病人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机率。对照观察管饲护理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了各种喂养不耐受的现象。并对观察项目和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以阐述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和概率及其发生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营养配方、注入方法等肠内营养的执行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比较不同的喂养方式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类型和概率,寻找发生的原因,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为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可借鉴的执行依据和方法。
观察指标:营养支持治疗开始后2、4周分别留取24h尿,测定尿素氮。计算氮平衡;氮平衡=摄入氮?24h尿中尿素氮+3。每周测电解质1次,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并记录患者的体重,每天检测患者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等变化。每2周测血常规.、肝、肾功能1次。观察2、4周期间有无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腹泻和便秘等胃肠道不适。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治愈。胃动力恢复时间平均(18.4±2.3)d。试验组在第2-7天先后有6例患者出现阵发性腹痛、腹泻5例,腹胀痛2例等胃肠道不适,经调整营养液温度、浓度、速度及间时间后,很快缓解恢复正常,所有患者均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和综合治疗治愈。对照组在在第2-7天先后发生胃潴留返流的2例、呕吐误吸4例,腹胀等其它胃肠道不适5例,经降低灌注速度、加温后缓解。氮平衡:营养支持前为-3.19±1.08,营养支持2周后为1.92±2.50,营养支持4周后为4.52±2.60。
3
讨论
实施EN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耐受情况。
研究显示:最早进行肠内营养时间为进入的1h内,最晚者为第7天,在这过程中出现25例不耐受患者,出现腹泻症状患者为36%,大便质稀或出现水样便症状表现多出现在傍晚。腹胀患者为28%,时而伴随呕吐或腹泻。护理人员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及时做好记录。患者平均进行肠内营养时间为(48.4±32.1)h。
结果表明:25例患者肠内营养期间耐受性高,占比50%;25例存在不良耐受表现,占比50%。可能不同患者由于对EN的耐受性不同,出现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反流、胃潴留等各种胃肠道并发症。在EN使用的2-7天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频率高出现胃肠不耐受。患者不耐受表现时间为(2.4±1.9)d,达到最高水平为72h内。两组对照研究,两种EN方式对病人的营养状况影响不明显。入院14d时,对照组优于试验组,但28d时无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人的差异并不显著。关于两组病人肠道营养方式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
腹泻、呕吐是空肠置管的主要并发症,对照组呕吐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试验组,经减缓喂食速度或止泻处理,大多数病人能缓解,应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干预,避免更严重的并发症。否则导致患者的舒适度下降,反复呕吐增加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试验组腹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腹泻加重肛周皮肤破溃的危险,这些现象都使病人延迟了获得营养目标的时间。为了减轻病人的腹泻,控制喂食速度,经减缓喂食速度或止泻处理,大多数病人能缓解。
根据研究的结果,对于两种肠道营养方式的选择,应用肠内营养为提供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还能够调节机体的免疫代谢功能,利于纠正手术应激导致的免疫抑制,加速患者消化功能的恢复,发挥营养支持作用。肠内营养在术后尽早应用可促进肠蠕动,加速肠功能恢复快;维持肠黏膜生理功能,防止胃肠道萎缩;改善门静脉系统血液循环,增加胃肠道激素分泌作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