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于话题
#学中药
个
峻下逐水药本类药物大多苦寒有毒,药力峻猛,服药后能引起剧烈腹泻,有的兼能利尿,能使体内潴留的水饮通过二便排出体外,消除肿胀。适用于全身水肿,大腹胀满,以及停饮等正气未衰,邪盛证急之证。
本类药有毒,攻伐力强,易伤正气,临床应用当中病即止,不可久服。使用时常配伍补益药以保护正气。体虚者慎用,孕妇忌用。同时还要注意本类药物的炮制、剂量、用法及禁忌等,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巴豆
BaDou
来源:
为大戟科植物巴豆Crotontiglium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用仁或制霜。
相关名字:
日刚子、巴仁、巴米、巴果、巴菽、江子、刚子、川江子、老阳子、双眼龙、毒鱼子、猛子仁、草兵、巴豆霜。
产地:
主产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等省。
性味归经:
辛,热;有大毒。归胃、大肠经。
功效:
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外用蚀疮。
性状鉴别:
点击图片放大查看
巴豆
本品呈卵圆形般具三棱,长1.8~2.2cm,直径1.4~2cm。表面灰黄色或稍深,粗糙,有纵线6条,顶端平截,基部有果梗痕。破开果壳,可见3室,每室含种子1粒。
种子呈略扁的椭圆形,长1.2~1.5cm,直径0.7~0.9cm,表面棕色或灰棕色,一端有小点状的种脐和种阜的疤痕,另一端有微凹的合点,其间有隆起的种脊;外种皮薄而脆,内种皮呈白色薄膜;种仁黄白色,油质。气微,味辛辣。
主治病证:
1.寒积便秘。
本品辛热,能峻下冷积,开通肠道闭塞。可单用巴豆霜装入胶囊服,或配大黄、干姜制丸服,适用于寒邪食积,阻结肠道,大便不通,腹满胀痛,病起急骤,气血未衰者,如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
2.腹水臌胀。
本品峻泻,有较强的逐水退肿作用。用治腹水臌胀,可用巴豆配杏仁为丸服(《肘后方》)。近代用本品配绛矾、神曲为丸,即含巴绛矾丸,用治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化腹水。
3.喉痹痰阻。
本品能祛痰利咽以利呼吸。治喉痹痰涎壅塞气道,呼吸困难,甚则窒息欲死者,可单用巴豆,去皮,线穿纳入喉中,牵出即苏;近代用于白喉及喉炎引起喉梗阻,用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呕吐,排出痰涎,使梗阻症状得以缓解。治痰涎壅塞、胸膈窒闷、肢冷汗出之寒实结胸者,常与贝母、桔梗同用,如三物小白散(《伤寒论》)。此外,小儿痰壅、乳食停积甚则惊悸者,可用本品峻药轻投,可祛痰、消积,常与胆南星、朱砂、六神曲等同用,如万应保赤散(《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4.痈肿未溃、疥癣恶疮。
本品外用有蚀腐肉、疗疮毒作用。治痈肿成脓未溃者,常与乳香、没药、木鳖子等熬膏外敷,以蚀腐皮肤,促进破溃排脓;治恶疮,单用本品炸油,以油调雄黄、轻粉末,外涂疮面即可。
用法用量:
入丸、散服,每次0.1~0.3g。大多数制成巴豆霜用,以减低毒性。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孕妇及体弱者忌用。不宜与牵牛子同用。
鉴别用药:
巴豆辛热燥烈,要力刚猛,峻下冷积,开通闭塞,主治冷积便秘重症;大黄苦寒泄降,峻下实热,荡涤胃肠,主治实热积滞便秘急症。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破癥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
2.《名医别录》:“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疒颓,杀斑蝥毒。”
3.《本草通玄》:“巴豆禀阳刚雄猛之性,有斩关夺门之功,气血未衰,积邪坚固者,诚有神功,老羸衰弱之人,轻妄投之,祸不旋踵。巴豆、大黄,同为攻下之剂,但大黄性冷,腑病多热者宜之;巴豆性热,脏病多寒者宜之。故仲景治伤寒传里恶热者,多用大黄。东垣治五积属脏者,多用巴豆。
注:内容来自教材和网络,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下期中药预告下期预告,你能猜出来是什么吗?
请在文章下留言~
辛,温。有毒。归肝、肾、大肠经。逐水消肿,破血消癥。
看视频,也能学中药啦相关阅读每天学习一味中药——芫花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商陆
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收录于话题#学中药
个
下一篇每天学习一味中药——牵牛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