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为明确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应用价值,对一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而对另一组患者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现将2组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指标变化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重型颅脑损伤术患者共78例,按照营养支持方式分成研究组、对照组,均49例,收治时间:年12月至年9月。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19~55岁,平均(31±4)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3~8分,平均(5.5±1.0)分;对照组男性27例,女性22例;年龄19~54岁,平均(32±4)岁;GCS评分3~9分,平均(5.7±1.1)分;2组患者性别分布、GCS评分、年龄等基线资料的统计学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已经临床症状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诊断为重型颅脑损伤;②均有急诊开颅手术指征;③昏迷时间超过7d,无法自行进食;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者;②合并严重胃肠道疾病、代谢性疾病者;③中途退出者。
1.3治疗方法
患者术后第1天均留置胃管、连接负压瓶,注意胃管插入深度应较胃管留置测量值深入8cm,尽可能将胃管末端置入患者幽门部位;在每日鼻饲前,均监测其胃潴留量,若不足ml,则在无胃肠道状态下开始经鼻饲方式予以肠内营养支持。在鼻饲时,其头高位在30°~45°,其鼻饲后半小时保持半卧位,降低误吸发生率。
鼻饲方案应用持续输液泵均匀输注,每日12~16h,其每间隔3h检测一次胃潴留量,一旦潴留量超过ml,则暂停其鼻饲2h;根据Clifton公式计算其每日营养需求量。研究组患者应用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而肠内营养量应从需求量1/4开始,依据其每日胃肠功能情况,以1/4营养量逐步递增,若肠内营养支持无法满足患者所需,则部分营养液以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补充,若肠内营养递增并达到营养所需后,则停止肠外营养支持;对照组患者采取全肠外营养支持方式,则依据其消化能力逐步增加其营养液,直至全量。其中,肠内营养餐为营养科会诊后配置,而肠外营养餐则采取全静脉混合营养液,其主要成分是20%中长链脂肪乳、氨基酸、碳水化合物、每日代谢所需微量元素、维生素和电解质等。
1.4观察指标
①统计2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的营养状态;即在患者术后第1天、第7天分别检测其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总蛋白指标;②统计2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腹胀、腹泻、肠麻痹等胃肠系统功能紊乱发生率。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营养状态
治疗前,2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营养状态指标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与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0%相比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P<0.05),见表2。
3、讨论
据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急性期患者因机体过度应激,可引起严重代谢紊乱综合征,以高分解代谢为主要临床表现。然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加上术后能量消耗巨大,营养状态较差,容易形成营养衰竭表现,影响其术后康复进程,甚至进一步削弱其免疫功能,从而引起各种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手术治疗安全性。鉴于此,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支持,对保证患者手术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早期出院等均有临床意义。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实施合理营养支持,可增强患者机体免疫力,纠正其内环境状态,改善其营养情况,并能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期恢复神经功能,降低围术期伤残率、死亡率。然而,关于选取何种营养支持方式,临床上尚无统一定论。
健康人的肠道不但具有消化、吸收等功能,在免疫功能、肠源性代谢与感染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有学者认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与人体正常生理需求相符合,可预防患者术后发生胃肠黏膜损伤,从而降低胃肠黏膜萎缩发生率。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还可增加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分泌量,促使胃肠黏膜生长、运动,清除其肠道内淤积的内容物,预防胃肠粘膜损伤,避免细菌移位,从而降低本病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等感染性疾病发生率。然而,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早期尚处于严重应状态中,胃肠功能相对紊乱,其肠道消化、吸收能力以及耐受性均下降,对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十分有限,加上胃肠排空明显延迟,单纯予以肠内营养支持难以满足患者能量需求。因此,笔者建议采取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方式,由肠外营养支持方式补充肠内营养支持不足的部分能量,在保证患者术后能量供给充足的前提下,避免因单纯肠内营养支持而引发的营养不足情况,同时降低腹泻、腹胀、食物反流等胃肠功能紊乱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即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予以早期胃管留置,检测其胃潴留量,结合其胃肠耐受情况,从小剂量的鼻饲方式展开肠内营养支持,可减轻患者术后早期胃肠功能紊乱使其的胃肠负担,并避免全肠外营养支持所致的胃肠黏膜萎缩、胃肠道细菌移位等不良因素。
综上所述,早期合理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的临床效果突出,安全性高,有推广意义。
原作者:赵健,张敬超,谢海燕,李兴辉,张耀武
原作者单位:医院神经外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