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并不是问题,高龄才是问题。”
5月14日上午,广医三院产科和儿科专家团队举办了“二孩时代,你可能不知道的生育风险和应对方案”专题讲座。让准爸妈现场与专家静距离交流,了解更多孕育新生命的健康知识。
陈敦金:
孕前哪怕一次咨询妊娠结局都有明显变化
在当天的名医大讲堂中,现场清一色的年轻面孔让人印象深刻,很多都是夫妻结伴而来的。陈敦金在讲座中指出,去年,广州的分娩量增加了不到10%,但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瘢痕子宫都增加了。据悉,自从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在广州实施以来,广州市二孩出生人数大量增加,出生的二孩占比已在今年超过一孩占比,高龄妊娠的情况不容忽视。
“二胎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西方人多数都有二胎、三胎。中国之所以有‘二胎问题’,就在于全面两孩政策放开之后,短时间内想生二胎的,大多都是高龄的。而且过去中国的剖宫产率比较高,造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风险增加。”
女性多大的年龄才算高龄妊娠?陈敦金指出,实际上全球对此没有统一,中国把孕妇年龄大于等于35岁称为高龄妊娠。二孩政策放开前的统计,中国的高龄孕产妇比例在9.3%~18%,并不算太高。然而二孩政策放开后的数据可能更高。
“据估计,由于政策影响,分娩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大概会持续5年左右,也就是到年左右,之后生育年龄结构可能会恢复正常。”陈敦金介绍,去年,广州的分娩量增加了不到10%,共25万多人次,但妊娠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并发症、瘢痕子宫都增加了,今年的分娩量还会增加,高龄妊娠的情况不容忽视。
陈敦金发现,有的高龄孕产妇身体上、知识上没有准备好,没有认识到高龄妊娠的风险。他提醒:“以往我们建议怀孕后再做咨询,现在建议高龄女性,在怀孕前都进行一次孕前咨询。因为有大组数据显示,孕前哪怕只做过一次咨询,妊娠结局都会发生明显变化。”对于非高龄、身体情况正常女性也同样如此建议。如果怀孕前就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内科疾病,就一定要找有经验的专家团队,包括内科医生和产科医生。
广东还有两个情况值得重视:广东地区肝炎发生率较高,要注意肝炎对母亲身体的影响以及母婴垂直传播问题。另外,广东、广西地贫基因携带率、地贫患病率高。这是一种隐形遗传性疾病,如果夫妻双方是同类型的地中海贫血患者,患上该病的胎儿有1/4几率是不能要的。
李映桃:
分娩“挑时辰”?不可取!
数据表明,小于30岁的女性临床妊娠丢失率为5.3%,31~34岁为7.6%,35~39岁为12.8%,而大于40岁高达22.2%。
李映桃介绍,流产的主要原因是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改变。“大部分流产都是自然淘汰的过程,产科医生打开了潘多拉魔盒,让潜在的缺陷提早暴露出来。卵巢中,最优良的卵泡最优先排卵,越后面的质量越差。所以高龄妊娠流产率更高。”李映桃说。
怀孕头3个月是胎儿发育、预防出生缺陷的关键时期。李映桃提醒,高龄孕妇的孕期检查除了要监测黄体功能、明确妊娠部位,还要重视唐氏筛查等遗传病、感染性疾病的筛查。此外,还要预防贫血、水肿、子痫、早产的情况。
“胎心的听诊和超声检查是孕期必要的监测,量宫高腹围、测体重也是不能缺少的项目,不要认为这些检查没有用,通过它们可以及早发现高血压、糖尿病、羊水过多等问题。”李映桃提醒,孕妇可以通过数胎动进行自我监护:正常的胎动是每小时3~5次。
要实现安全分娩,除了孕前咨询、孕期保健,临产前的准备尤为重要,要预防早产和急产。李映桃介绍,早产的发生率约为妊娠总数的5%~9%,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胎位异常、妊娠并子宫畸形、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孕晚期胎头浮未入盆者应予重视。另外,由于50%~60%的早产与感染有关,应积极治疗泌尿、生殖系统感染。
“有些准爸爸妈妈缺乏分娩知识,还有为了时辰要求剖宫产的例子。有一对夫妇一定要挑晚上10时生产,孕妇白天厕所都不上就是为了等到10时,结果晚上10时产科刚好有几台紧急手术抢救,没有满足这对夫妇的‘愿望’幸亏分娩没有发生意外。”李映桃再三强调,分娩安全最重要。
崔其亮:
高龄生育早产是最大挑战
崔其亮说,女性35岁时生育跟30岁时生育相比,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都明显升高。
“其中,早产是最大的挑战。”他解释,早产儿,是指胎龄从28周至36+6周出生的新生儿;超未成熟儿(流产儿)是指胎龄28周出生的新生儿。根据WHO的统计数据,早产是造成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最常见原因。
崔其亮分析,早产儿的体温调节功能差,通常会出现低体温。早产对新生儿的大脑影响也较大,容易出现脑白质损伤软化、脑室周-脑室出血、脑积水、脑瘫、胆红素脑病等问题;对呼吸系统而言,容易出现呼吸暂停、肺透明膜病、慢性肺疾病等问题;对肝胆胰部的影响包括胆红素代谢差、凝血酶缺乏、蛋白合成差、血糖调节差;对肾脏功能的影响则包括肾脏滤过能力差、调节电解质酸碱平衡能力差;对眼部的影响是容易出现早产儿视网膜病。
同时,早产儿的免疫功能低下,容易感染,易贫血,他们的血管也更脆,容易出血。在心脏方面,早产儿容易出现低血压或休克、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的消化系统也容易出现吸吮吞咽功能差、消化能力弱、胃潴留、呕吐、腹胀、腹泻、消化道感染、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问题。
崔其亮说,中国的早产发生率7%~8%,每年有万左右。“我们总结了5年内广东省20家医院里早产儿病例,在17万病例中,早产儿占了4.8万,达到了27%,其中有多例是超低体重儿(不到克)、超未成熟儿(胎龄不到28周)。“这说明,超低体重儿和超未成熟儿都增加了。”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有报道的存活早产儿,最低体重是克,出生最早的是21~22周。”崔其亮说,在国内,有不少多克早产儿有抢救成功的。“医院新生儿科,曾经成功救治过23周的早产儿”。
来源
广州日报文/黄蓉芳、李津、伍仞
编辑
Sara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