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丽丽
餐后血糖管控
是当前糖尿病防治的重要难点,并制约了整体血糖达标率,且餐后高血糖与糖尿病微血管与大血管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增高相关,并与多项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相关。
胃排空和胃肠道激素对餐后血糖的平衡有重要调节作用,胃排空速率增快者可能更易出现餐后血糖受损及糖尿病,胃肠道激素如肠道胰高糖素样肽1(GLP-1)、胆囊收缩素(CCK)、肽YY等相互作用可反馈性抑制胃排空并增强餐后饱腹感。此外,GLP-1还有促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的生理作用。
目前降糖药物主要包括口服类如双胍类(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磺脲类、格列奈类、噻唑烷二酮类(TZDs)、二肽基肽酶IV(DPP-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注射类如胰岛素和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其中延缓胃排空的降糖药物主要包括α-糖苷酶抑制剂、双胍类(二甲双胍)、肠促胰素类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
α-葡糖苷酶抑制剂
α-葡糖苷酶抑制剂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通过抑制肠道糖苷酶的活性以延缓糖类食物的吸收而降低餐后血糖,还可增加GLP-1的分泌和GLP-1介导的胃排空减缓,并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注意事项: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单独使用不会引发低血糖,与胰岛素、胰岛素促泌剂联用有低血糖的风险。
禁用于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患有由于肠胀气可能恶化的疾患(如严重疝气、肠梗阻和肠溃疡)者等。
双胍类
二甲双胍通过减少肝脏葡萄糖的输出、改善外周胰岛素抵抗而降血糖,并可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利用及肠内胆汁酸的吸收,且能增强或刺激GLP-1的分泌。
《胃排空速率变异与血糖调节的关系及基于胃排空速率的降糖策略》(年)中指出,近端肠道输注二甲双胍也可显著延缓胃排空速率,而降低餐后血糖与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注意事项:胃肠道不良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10周,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大多数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单独使用不会引发低血糖,但衰弱或营养不良、肾上腺和垂体功能低下、酒精中毒者及合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易发生低血糖。
GLP-1受体激动剂
GLP-1受体激动剂通过激活体内GLP-1受体发挥降糖效应,可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及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和外周葡萄糖处置,并抑制胃排空与食欲中枢、增加饱腹感和减少进食量,进而降低餐后血糖。因GLP-1的分泌水平取决于胃排空,且对胃排空的抑制作用有快速耐受性,故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如艾塞那肽、利司那肽对餐后血糖的调控效果更优。
注意事项:从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可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合用可增加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禁用于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者;2型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者。有延缓胃排空的作用,可能加重严重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或胃轻瘫者的胃肠道不适,慎用。
DPP-4抑制剂
DPP-4抑制剂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利格列汀和阿格列汀,通过抑制内源性GLP-1的分解、增强GLP-1的活性而发挥作用,可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延缓胃排空而降低餐后血糖。因GLP-1的分泌与胃排空相关,故胃排空速率更快者使用时降糖作用更好。
《胃排空速率变异与血糖调节的关系及基于胃排空速率的降糖策略》(年)中指出,DPP-4抑制剂本身对胃排空影响较弱,可能与DPP-4抑制剂同时影响其他肠道激素(如肽YY)的代谢有关。
注意事项:单独使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注意心力衰竭住院事件(沙格列汀略多)增加。不推荐用于有胰腺炎病史者。
胃排空速率增快者需抑制胃排空以达降血糖的作用,但对长病程且已经出现胃轻瘫者,继续抑制胃排空则疗效不佳,需注意。
参考文献:
1.徐小涵等.胃排空速率变异与血糖调节的关系及基于胃排空速率的降糖策略[J].中华糖尿病杂志,,12(5):-.
2.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糖尿病杂志,,24(5):-.
3.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诊疗措施专家共识(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57(9):-.
4.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57(12):-.
5.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7(3):-.
6.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常见合并症药物治疗与药学监护指引[J]..
7.GLP-1受体激动剂临床应用专家指导意见[J].中国糖尿病杂志,,26(5):-.
8.DPP-4抑制剂超药物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药品评价,,11(13):10-17.
基层风采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