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普高血压这些误区,你千万别踩

在我国高血压患者基数偏大,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相对较低,依从性差,重要的原因还是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不足存在误区。因此,对大众宣传高血压的防治,提高他们对高血压的危害和长期治疗重要性的认识尤其重要。

误区一:高血压诊断概念不清

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

“只要无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无需治疗”,这是错误的。血压高低与症状轻重不一定有关系,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不愿服药,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降压药会像抗生素一样产生“抗药性”,这是错误的。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

误区四: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和种类,在减药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五: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服药,而按照病友或药店的推荐用药,一味追求新药、特效药;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自行购药服用,这些做法都是盲目、有害的。

误区六: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血压高了,就认为降压应该越快越好、越低越好。其实不然。除非高血压急剧升高导致了危险须快速降压,一般来讲,降压治疗时必须要掌握缓慢、平稳的原则,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血压下降过快、过低,易发生脑卒中等缺血性事件。

误区七:过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yf/1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