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饲病人的饮食护理
一
什么是鼻饲法
指将导管经一侧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
二
适应症
1.不能由口进食的患者。
①昏迷导致的吞咽困难;
②口腔疾病、手术后或肿瘤,食管狭窄;
③不能张口的患者,如破伤风患者。
2.早产儿
3.病情危重的患者。
4.拒绝进食的患者。
鼻饲的方法
①重力滴注→一次供给
②针筒灌注→间断喂养(少量、多次、分顿、缓慢注入)
③营养泵泵入→连续喂养
常用饮食、温度、量及时间
1、自制流食:牛奶、果汁、菜汁、肉汁、蒸鸡蛋、酸奶、米汤、米糊、豆浆、面条、鱼、虾、瘦肉等。成品的食物:肠内营养粉。
2、温度:一般为38-40oC,灌注食物过冷、过热,均可引起腹泻或胃肠疾病,因此灌注前应进行温度测试。
3、量:每次不超过ml
4、每次喂食间隔2小时。
鼻饲前的护理
将患者床头抬高30-60度,一般抬高45度,避免进食过程中及进食后呛咳、返流、呕吐,减少肺炎的发生。
每次灌注前必须证实胃管在胃内,方可注入食物。
患者对鼻饲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开始喂食宜少量、清淡,中午适量稍高于早,晚,每日5~6次。
昏迷病人或危重病人翻身、叩背、彻底吸痰、清理呼吸道及皮肤护理应在喂食前进行。说明鼻饲的速度过快或者过量引起。
鼻饲中的护理
回抽有胃液时,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或胃潴留(如血性、咖啡色胃液或空腹胃液大于ml),应停止鼻饲,待症状好转后再行鼻饲。如无异常可缓慢注入少量温开水(不少于10ml),再灌入鼻饲液或流食。鼻饲速度应缓慢,并随时观察病人的反应。
喂食过程中如果出现呛咳、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鼻饲,取右侧卧位,吸出气道内的吸入物,并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的返流。
通过鼻饲给药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在灌入。
如果给躁动患者喂食时,进行保护性的约束,防止将胃管拔除。
鼻饲后的护理
用温开水20ml冲洗胃管,将胃管末端盖帽固定,并用纱布包好,皮筋系紧,用安全别针固定于枕旁。保持半坐位30-60分钟后再恢复平卧位。
清洗灌注器,放于鼻饲碗内备用。
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吸痰。
长期鼻饲的病人必须做好口腔护理。
鼻饲常见问题及原因
呕吐:说明鼻饲的速度过快或者过量引起。
脱管:多因烦躁时自行拔出或者翻身时不慎脱落。妥善固定,妥善约束。
堵管:鼻饲前后温开水冲洗,药片碾碎。
End
审核:杨海侠
编辑:陈希
供稿:李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