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交界之地,有一座美丽富饶的山区古镇,这就是全国环境优美镇、国家卫生镇与江苏省百家名镇之一的张渚镇。
张渚,建制于西晋永嘉四年(公元年)在发源于太华与茗岭山区的桃溪河畔建镇。曾用名:章溪、桃溪、张溪,北宋开始叫“张渚”,沿用至今。
一千七百多年来,汉光武帝刘秀逃难竹藏村、
岳飞以张公祠为发迹地、
大文豪苏东坡等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拜访张堂、游祝陵并捐玉带建桥;
唐宋时期,李蠙等三位宰相先后在古桃溪求学而成就功名;
出生于北门头(现张渚车站后面)的民族英雄卢象升;
南门的何士晋、余家。
客居在南门,买下龙池山的唐顺之
也是正在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梁祝爱情故事”的发源地;
三国时期吴帝孙皓所立的国山碑至今仍屹立在张渚国山之巅。
这里也是茶圣陆羽研制“贡茶”的地方;
近代张渚,一直是浙北与皖南山区通往太湖平原的门户之一,山区农产品主要的水陆转运码头,百余年间,桃溪河畔客商云集,集市贸易从最早的连接南北门的石巷、上街头,明代后随着桃溪河水位的下降,街市逐渐向东,有了后街、下场街、水巷、横街,到清代才有新街、沙珠滩、壕沟沿,民国时期的东街、下元等。“日进斗金、夜进斗银”,金张渚之百年美誉由此而来。
今日之张渚,坚持“产业、城市、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不断加快“新兴产业强镇、生态宜居新镇与历史文化名镇”建设步伐,正在展现出生态宜居、欣欣向荣的现代新型小城市风姿。
目前,张渚常驻人口7.8万,流动人口超过3万,面积平方公里,建城区6平方公里,是宜兴西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中心、无锡市城乡一体化发展先导示范区。生态环境得天独厚。
境内青山连绵、竹海浩瀚、茶洲飘香,有天下闻名的万古灵迹——正在申报国家5A级景区的善卷洞以及省级森林自然保护区龙池山区,
有江苏省首家以休闲运动和绿色低碳为特色的(龙池山)自行车公园,
规划建设中的桃花水库已列为宜兴市第三水源地
张渚正按照“环境立镇、生态兴镇”的思路,全力打造宜南山区生态链中最美的一段,得天独厚的山水优势将快速转化为发展优势。
张渚一直是宜兴主要的经济板块与工业基地之一,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加大力度转型发展,以钢结构、光电光伏新能源为龙头的新兴产业已成为张渚工业经济的支柱。特别是钢结构行业已成为全国龙头,国家歌剧院“天下第一顶”以及北京奥运主体育馆“鸟巢”等国家重点工程均为张渚的钢结构企业(中国钢结构第一品牌——江苏沪宁钢机有限公司)承建。
“十里张溪接要津,桃花雨过水纹新。溪头三月舟如猥,占断山中阳羡春。”
秉持“保护千年古镇风貌与提升现代城镇品位”的理念,一个生态宜居的幸福张渚正在昂首阔步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感谢图片提供者:陈寿春、任润芝、陈成等。
如要转发请注明出处!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