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具有刺激肠道蠕动,刺激胃肠激素分泌,改善肠道血流灌注,预防急性胃黏膜病变,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少致病菌定植和细菌移位等作用。重症患者由于常常使用镇静、镇痛药物、血管活性药、肌松剂等,存在胃肠动力障碍,胃排空障碍,胃肠内营养不耐受的发生率高于普通患者,返流、误吸的风险较高。经空肠喂养能减少返流误吸的机会,缩短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以下为探讨空肠内早期喂养发生返流、误吸的原因及预防分析。
误吸的原因
1、神经系统疾病
高颅压对胃排空影响的作用常持续存在,胃排空延迟而出现胃潴留、呕吐。另外,此类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缺氧,胃肠黏膜缺血水肿,胃肠动力障碍,进行肠内营养后容易出现返流。
2、人工气道与机械通气
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是误吸和发生肺炎的危险因素,插管因削弱了食管对返流胃内容物的清除功能。人工气道患者、气道分泌物增加,上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咳嗽吞咽功能障碍,胃内容物返流吸入肺内。机械通气增加腹压,极容易引起返流。
3、体位
患者平卧位时容易引起胃返流、误吸,研究表明,床头抬高30。患者误吸率低于床头抬高30。。
4、顽固性呃逆
呃逆是一种异常的反射。由于高级神经系统的抑制,孤束核反复发出冲动而引起,持久和顽固性呃逆表明多发性神经系统和神经系统以外其他系统病变,而且它可能与吸入性肺炎相关。
护理
1、血流动力稳定后实施早期空肠喂养,早期实施喂养仍需要停留胃管实行间歇胃肠减压,或定时回抽胃液监测胃液潴留量,当回抽胃液量ml时,喂养营养液保持原来的速度泵入,同时回抽的胃液予以回注胃内,减少患者电解质丢失而致电解质紊乱的风险。当回抽胃液潴留量ml时弃去,同时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听肠鸣音是否存在、有无排便,床头抬高维持45。;体位对预防误吸起着重要作用。
2、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使用胃复安等促肠力的药物,增加危重患者的胃排空,减少胃液潴留,降低患者对早期营养支持的不耐受。
3、置入空肠营养管后,腹部X线平片确定喂养管管端的位置是金标准。喂养过程中动态回抽液测试pH值呈碱性,确保喂养管在空肠内;每班次测量喂养管的外露长度,评估管道的正确位置,预防管道前端回到胃内增加返流误吸的风险,疑喂养管移位时必要时再次腹部X线确认其位置,避免喂养管退回胃内引起返流、误吸。
4、营养液输注方式滴注法、推注法使营养液进入的速度不均匀,速度变快时可能出现不良反应,肠腔扩张容易引起呕吐和腹泻的发生。使用营养泵匀速滴入,减少对肠道的刺激。研究发现,泵注比重力滴注安全性能高,腹泻、呕吐、返流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下降,营养液输入速度从20ml/h开始,视患者的肠道耐受逐渐增加8O~ml/h。
5、营养液的配方大分子聚合物肠内营养配方可能导致部分患者胃潴留、呕吐腹泻、腹胀便秘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早期使用预消化肠内营养配方制剂可明显减少患者胃肠道负担,但预消化短肽肠内营养液渗透压较高容易引起腹泻,可通过增加水分使营养液的渗透压降低或速度恒速缓慢输入,达到减轻肠空的张力,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肠内营养优于肠外营养,只要肠道有功能就用之”已为共识。经鼻空肠置管,优点在于导管直接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或空肠,使返流与误吸发生率降低,并将早期肠内营养时间提前,尽快达到全肠内营养,是一条安全可靠、实用有效的早期肠内营养途径,有助更多的患者达到目标能量供给。
参考文献
卢婉娴.危重病人幽门后置管早期空肠喂养误吸原因及预防(医院重症医学科)
护士进修杂志年8月第27卷第1期
脉管炎与糖尿病足的鉴别疾病请不要把小儿肺炎当感冒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