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大讲堂第十一期你所不了解的重症医

编者按:

三月春光,万物复苏,疫情当前,健康是福。在全民健康的道路上,科普至关重要,也任重道远。为增强市民健康意识,提高市民科学素养,南京欧美同学会邀请会内各医卫领域的专家,从专业的视角,针对市民关心的、常见的健康问题进行医学知识普及,在这个不平凡的春天里,让我们一起,健康奔跑!

11

你所不了解的重症医学(ICU)

什么是ICU?

ICU是重症医学的临床基地,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医院内接受重症医学相关的医疗和护理(例如,机械通气和有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的场所。ICU中使用多种无创有创和无创设备,护士与患者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且有重症医学专科医生24小时对患者进行不间断的生命体征密切监测和各器官支持治疗。

(ICU模式图)

ICU与医院普通病房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护士与患者比例很高采用多种无创和有创监测设备需要器官功能支持,使用药物性和(或)机械性生命支持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升压药物、持续肾脏替代等)ICU收治什么病人?1

急性可逆性疾病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如爆发性心肌炎导致急性心源性休克、病毒性肺炎等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如ARDS、急性肾功能衰竭。

2

患有潜在危险的基础疾病,但又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创伤性治疗的高危患者,如合并慢性疾病的高龄手术患者、高危孕产妇,心脏等大手术术后等。

3

慢性疾病的急性加重期,如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4

急慢性疾病的不可逆恶化,如大出血但无法有效止血、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状态等。

ICU可以明确有效地降低第一类患者死亡率,效益肯定;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第二类患者并发症,减少医疗费用,有一定效益;可以帮助第三类患者度过急性期,以期望患者回到原来慢性疾病状态,可能有一定的效益;但无法给予第四类患者有效的帮助。前三类患者适合入住ICU接受治疗。

ICU主要的监测诊断治疗手段一、监测和评估

①常规监测:通过监护仪24小时监测血压、心电图(模拟)、指脉氧饱和度、呼吸节律频率;若采用机械通气,呼吸机则会监测患者呼吸生理相关指标。

②有创监测:动脉穿刺置管监测有创血压(每秒血压变化皆显示在监护仪上),深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心房压),温度监测仪实时监测体表温度,留置具有温度监测功能的导尿管实时监测人体核心温度。

③器官功能监测:BIS(脑电双频指数)监测患者镇静深度或昏迷程度,股动脉留置PiCCO导管监测心脏收缩功能、肺水量、血液温度,留置Swan-Ganz导管监测心脏收缩功能、肺动脉压,使用超声可进行全身各部位床边检查。

ICU重症患者病情瞬息万变,ICU每名患者24小时不间断进行持续监测,医护人员利用各种监护设备和临床信息系统进行连续监测护,及时发现可能发生的病情变化并更加准确地处理。

(心电监护仪和超声)

(PICCO监测模式图)

二、器官支持1呼吸功能支持

机械通气是ICU最常用的一项技术,分为无创和有创,有创机械通气需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纤支镜肺泡灌洗术近年来在国内ICU广泛开展,可辅助肺部感染的诊断及治疗。国内少数ICU开展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人工心)技术,用于无法机械通气或机械通气仍无法纠正的部分低氧血症患者的呼吸支持治疗。

(有创通气)

(无创通气)

2循环支持

进行循环评估和血流动力学监测,采用容量治疗,血管活性药正性肌力药等进行支持,维持循环灌注,保证微循环和器官功能。

对于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还可采用IABP(主动脉球囊反搏)、ECMO甚至Impella(心室辅助装置)等技术辅助治疗。

(IABP模式图)

(VVECMO模式图)

3肾脏支持

ICU中有很多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RRT(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技术越来医院。

(肾脏替代治疗模式图和CRRT机器)

4肝脏支持

CRRT是血液净化技术的一种,ICU在大力发展CRRT的同时,也在发展其他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浆置换、血液灌流等。血液净化各种技术组合形成人工肝技术,可暂时或部分替代肝脏功能,对于急性肝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一定疗效。

(人工肝模式图)

5肠道支持

包括营养评估,营养支持通路,营养支持方式,营养支持配方,营养支持剂量等。对于胃食管返流风险高、胃潴留的患者,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可以充分利用胃肠道功能。对于胃肠道出血、瘘、创伤的患者,肠外营养可充分提供必需营养元素,促进患者康复。

(液体治疗)

6神经功能检测和支持

心跳骤停复苏成功后的患者神经功能可能受损,ICU针对这类患者常规使用亚低温脑保护技术,尽可能减少脑功能损伤。

ICU通过加强监护和综合运用各种器官支持手段维持重症患者生命体征稳定,从而为已明确诊断的重症患者治疗原发病及损伤器官的恢复争取时间,为诊断不明的重症患者明确诊断及治疗争取时间。

ICU病人的预后

ICU常见三种疾病为脓毒症(Sepsi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创伤。

脓毒症(即俗称的“败血症”)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的“三高”特点。全球每年有两三千万患者罹患脓毒症,可直接导致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是引起重症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经过脓毒症治疗方案的不断改进,脓毒症的死亡率已下降至25%-30%。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急性呼吸衰竭的常见原因,也是重症患者主要的病死原因。ICU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病率为10.4%,轻、中、重度急性呼医院病死率分别为34.9%、40.3%和46.1%。

正常肺泡结构(左)和ARDS肺泡(右)

严重创伤是现代社会面临的主要卫生保健问题之一,导致全世界每年有多万人死亡,预计到今年将增加到万。据WHO统计,全球约10%的死亡和16%的致残病例因创伤所致,同时创伤也是全球40岁以下人群的首要死因。

作者简介

刘松桥,重症医学专家,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欧美同学会会员,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创伤救治中心副主任,江苏省第五期“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现担任中国医师协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体外生命支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重症分会常务委员、中国重症血液净化协作组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青委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江苏省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营养学组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康复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及省部级多项基金,发表SCI论文十余篇。

“在看”你就点一下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by/102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