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为消渴胃痞病(肝胃不和、胃阴亏虚证),故治疗以疏肝理脾,滋阴和胃,选方为四逆散加减。
处方:柴胡6g,白芍15g,枳实12g,炙甘草6g,姜半夏10g,麦冬12g,竹茹6g,炒山药30g。3剂,水煎ml,每日1剂,分2次服,每服ml。嘱其待药汤温温偏凉时服用,频频服完。当日服药,药液未吐出。次日,服少量稀热粥后,吐出少量。3日后呕吐减轻,能啜少量稀粥。1周后呕吐基本消失,能食米粥汤面;胃脘灼痛明显改善。
按:古典医籍中并无“糖尿病性胃轻瘫”的记载,本病可参考“胃痞、胃痛、呕吐”的中医辨证治疗。多认为本病病位在胃,与脾密切相关,正如《千金翼方·十六卷》中载:“食不消,食即气满,小便数起,胃痹也……痹者闭也,疲也”,食谷不消,胃气闭郁,食物不能按时进入小肠,则谓之闭;脾胃虚弱,胃之运动无力则为胃之疲乏也,与糖尿病性胃轻瘫表现十分相似,《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纳食主胃,运化主脾,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也是对脾胃协调作工作的一个概括。同时本病与肝密切相关,《血证论》中云:“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人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主疏泄,促进脾胃运化,水谷精微乃能化生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四圣心源》中载:“消渴者,足厥阴之病也”,即消渴病亦可为足厥阴肝经之病证,故认为肝与消渴胃痞病关系密切。本病发病之初肝脾(胃)不和,升降失司,复因消渴日久,脾润不及、胃燥太过、肾亏肝旺、变证百出,日久渐至脾胃气阴两虚,气血损伤,五脏俱虚。其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是脾胃虚弱,肝胃阴虚,标实为热、郁、痰、瘀,所及脏腑以脾胃为主,累及肝肾、大肠。基本病机为中焦气机逆乱,升降失调。在治疗上遵循“治病必求于本”及“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平和”之旨,以疏肝健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着重从脾胃入手,强调对脾、对气进行调治,以恢复脾胃升降、调畅中焦气机为主要目的。四逆散可“疏通肝胆血脉,调和胃家中气”,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散肝邪,开郁滞;白芍补血,敛肝阴,以养肝体,助肝用,另能防柴胡,劫肝阴;枳实苦降辛行寒清,下气破结泄热,既助柴胡调畅气机,又合白芍调理气血;甘草调和诸药,健脾和中,并缓急助白芍止痛。柴胡配白芍,一散一收,一疏一养,伍枳实一升一降,药亦肝亦脾,亦气亦血,合用散而不过,疏而无伤,肝脾同治,气血兼顾。此方是疏肝理脾、肝脾同治之方。辅以麦冬以滋胃阴清虚火,又可防柴胡燥而伤阴。姜半夏、竹茹以化湿而醒脾,防止滋阴太过。炒山药,消胀除满、健脾益气养阴,半夏生当夏半,值阴阳交换之时,故能引阳入阴,通阴阳和表里,其“燥”、“润”之性,全在乎用。半夏与麦冬配伍,麦冬滋养肺阴,半夏化痰又制约麦冬之滋腻,又可助行药力,布散津液。半夏与山药,半夏为降胃安冲之主药”,山药在上能补肺生津,则多用半夏不虑其燥,在下能补肾敛冲,则冲气得养,自安其位。白芍、炙甘草合用,其中白芍酸寒,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炙甘草甘平缓急,调和百药,二药酸甘结合,可以化生津液,化阴生津,治疗血气不和。白老师通过跟随全国名中医高上林主任医师学习,深悟其治疗脾胃病之要领,一是治胃勿忘调肝,高老曾提出“治胃不疏肝,其功不过半”之论述,认为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气郁结,肝火犯胃是导致胃病的主要诱因,在治疗上,肝脾(胃)同治,才能获得满意疗效;二是降胃气。高老认为,治疗脾胃病首先当“以和为贵”,只有纳运协调,升降相因,燥湿相济,脾胃才能升清降浊,化生气血,保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用姜半夏,枳实等通降之品,同时,反对一味通降,常加柴胡升清药物,以恢复气机升降,务使胃气和降,气血调和,病情自然向愈;三是治胃必润、生津护阴。高老强调胃乃阳明燥土,喜润恶燥。《内经》云:“燥者濡之”,治疗若不柔肝,则不能涵养其横逆之气,不养阴,则难复胃降之和,因此,高上林教授在临证常不忘一“润”字,以资助胃液和肝阴,理气疏肝,健脾益气类药多为香燥之品,易伤阴津,选方遣药时,常加一、二味护阴药以监制为宜;四是认为胃宜疏养,不宜攻伐,用药量宜轻,性宜平,味宜甘,调和为主,喜用沙参、麦冬、花粉等养阴益胃之品,若胃阴亏损较甚者,常酌加石斛。不可过用温热之药,以免燥热耗津,若伤及胃之阴津则易生热化燥,甚则下及肾水,耗伤肾阴。用药总体是一个“平”字,力求补泻温凉之用,无所不及,务在调平元气,不失中和之为贵。简介白小林主任医师,硕士,中共党员。现任西安市中医医内分泌科副主任,国家二级营养师,陕西中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经验学术继承人、全国名老中医高上林名医工作室主要建设成员,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长安米氏内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培养对象。世界中联糖尿病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内分泌学会委员、陕西省中医药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西安市糖尿病分会委员、西安市健康教育专家讲师团健康科普专家。从医二十年多来白小林同志以精湛的医疗技术、高尚的医德医风、热忱的服务态度,善待每一个病人,以创新实践的精神理念开拓进取,为医院及科室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和优异的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及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年获西安市“人民健康卫士”称号。先后主持参与省市级课题5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2项。在国家级、省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编著《现代中医内科学》、《现代中医糖尿病学》、《和解之道》3部,参编著作《米伯让全书》、《金匮要略经方药理与应用》2部。擅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更年期综合征、黄褐斑、痤疮、内科杂病的中西医治疗。门诊时间及地点:周三、周日上午(门诊三楼内分泌科二诊室)周二上午(门诊三楼高上林名医工作室)来源:内分泌科张泽群
编辑:宣传科刘渭伊
审核:内分泌科白小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