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卒中患者饮食指导

一、脑卒中病人的饮食原则

(一)脑卒中患者为什么要注重饮食

脑卒中是目前导致人类死亡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及复发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脑卒中发病趋于年轻化。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病因,约占老年性血管病的80%-85%。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龄、性别、遗传、高血压、吸烟、糖尿病、心房纤颤或其它心脏病、高血脂、不平衡膳食、肥胖、缺少运动和精神压力等,其中高血脂、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饮食相关。有偱证医学证据表明,对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有效降低脑卒中的发病率。而对已经发生脑卒中患者,如果营养不良可对病人康复及预后将产生不良影响。因而可见饮食控制不仅需要控制肥胖等引起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还要防止脑卒中发生后继发的营养不良,饮食控制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都有密切关系,所以脑卒中病人的饮食应该既要保证病人的合理必需的营养,又要有利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控制,以利于脑卒中的康复和防止再次脑卒中。

(二)脑卒中患者营养需要

饮食管理是脑卒中患者全面管理重要一环,应该根据个体化需求来制定患者营养需求。患者的营养需要主要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

1.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为人体提供热能的三种主要的营养素中最廉价的营养素。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成两类:人可以吸收利用的有效碳水化合物如单糖、双糖、多糖和人不能消化的无效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碳水化合物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每日大脑动用-g葡萄糖作为能源才能维持机体活动,当脑血液循环障碍或血糖降低时,可引起脑功能障碍,对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每日可供给碳水化合物-g,碳水化合物供给量为总能量摄入的45%-65%。

2.脂肪

膳食中的脂类是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K)的载体。为保证充足的脂溶性维生素摄入量,脂肪的最低摄入量应占到总能量的10%-15%。但因脂肪摄入量过多可增加肥胖的发生率,且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联系,因此脂肪摄入应适量,以占总热能的20%-25%为宜。

膳食脂肪酸可以进一步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畜肉类含脂肪最丰富,大量摄入后可增加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浓度,从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饱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应低于总能量的10%。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鱼类特别是海产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血脂和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因此需控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而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在摄入脂肪的比例。

3.蛋白质

一般来说,蛋白质可占膳食总量的12%-15%,健康成人,蛋白质的每日最低推荐量为0.8g/kg,建议无肝肾功能不全的老年人每天摄入蛋白质1.2-1.5g/kg体重,其中应包括1/3的动物蛋白,如鱼类、瘦肉、蛋类及奶制品等。

4.热量

不同体型(肥胖、正常或消瘦)及不同劳动强度对总热量及各种营养素的需求应有所区别。脑卒中伴发糖尿病患者更应对总热量进行控制,热能摄入过多,会引起体重增加,导致超重或肥胖,而肥胖、糖尿病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需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

5.营养

因脑卒中引起吞咽困难、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患者常为老年人胃肠动力学较差等原因,导致脑卒中患者伴发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而营养不良往往导致患者病死率增高、生活依赖比例增加及再次住院率增加。

(三)脑卒中各期营养方法

在脑卒中发生后的不同阶段,临床表现不同,患者所需能量消耗也不一样,需根据患者需求来制定患者饮食计划。临床上根据病程长短,将脑卒中分为三期。

1.急性期

指发病后2周之内。急性期患者往往病情重,意识障碍,吞咽困难,易合并各种并发症,机体消耗量大。此期患者伴发营养不良的比例较高,因此根据病情部分患者需留置胃管,鼻饲流质饮食。医院接受治疗,营养需求由医生合理安排。

2.恢复期

发病在2周或一月以上至半年以内,此期患者处于逐步康复过程中,如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时,应采用鼻饲料饮食。意识清醒患者给予吞咽功能锻炼的健康宣教,使患者逐步过渡到经口进食。

3.后遗症期

发病半年以上。此期患者多存留肢体活动不便等,一般病人可经口进食。饮食仍需按照脑卒中患者一级预防饮食原则,防止脑卒中的再次发生。

(四)脑卒中病人的饮食原则

脑卒中病人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限制总热量,低盐、低脂、低胆固醇、补充维生素及适量饮水。

1.经口进食患者饮食原则

(1)限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m)的平方。BMI被认为是反映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以及肥胖症的可靠指标,正常值为18-25。

(2)低盐饮食高血压为脑卒中的重要致病因素,而食盐摄入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血压水平,故应严格控制。我国推荐健康人每日食盐应控制在6g以下(相当于啤酒盖去了里面的软垫平平的一盖,见图3-2)。对于高血压脑卒中患者更应严格控制,伴有高血压患者每日总量不超过3g,需要注意的是低盐饮食除限制食盐的摄入外还应减少含盐的食品如榨菜、酱油、腌制品等。

(3)低脂饮食限制动物脂肪如猪油、牛油、奶油等;烹调宜采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

(4)限制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动物脑子、贝壳等。

(5)补充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脑卒中相对危险度减少。适当进食高纤维素的蔬菜水果,高纤维素食物不仅能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而且可以抑制胆固醇吸收,使血清胆固醇降低,从而对便秘和动脉粥样硬化均能起到预防和治疗作用。但伴有糖尿病的患者应注意控制水果的摄入,以防血糖升高。

(6)适量饮水保证每日饮水量,特别是早晨起床后空腹及晚上睡觉前喝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稠度。

(7)戒烟,严禁烈性酒,禁用浓茶、咖啡及刺激性调味品如辣椒、芥末、咖哩等。

2.留置胃管患者饮食护理

留置胃管患者除应遵循脑卒中患者饮食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定时定量、少量多餐传统的持续缓慢维持输注营养液容易造成胃潴留,不利于病人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因此脑卒中病人鼻鉰饮食应该定时定量。每次鼻饲量不应超过ml,缓慢灌注,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2)温度适宜营养液温度保持在38至40℃,或将营养液滴于手背,温度稍高于手背温度。

(3)体位取半坐位、坐位,或将床头抬高30-45度,这样可以有效避免误吸及返流,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

(4)现配现用每次鼻饲营养餐或营养液前均需回抽胃液,并观察胃液颜色。如为咖啡色胃液,提示有胃出血的可能,需进一步确认,暂禁食或温凉流质饮食。其次回抽胃内容物量的多少也提示患者的消化功能。如回抽胃液呈负压状态可正常灌注,若回抽出的胃内容物大于ml说明患者胃潴留,需要减少鼻饲量或暂停鼻饲,以防呕吐返流引起患者窒息或肺部感染。鼻饲前后灌注温开水20ml,将胃管中营养液全部冲入胃内,防止胃管内残留食物腐败、变质。

(五)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原则

糖尿病性脑卒中是脑血管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脑血管病变比非糖尿病性脑卒中病人高2-4倍。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病死率为非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的4倍,脑卒中时血糖越高预后越差,因此饮食控制意义重大。所以在此将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饮食原则单独列出,此类患者对饮食控制更为严格。

糖尿病性脑卒中患者饮食应遵循以下原则:

1.控制总热量

保持能量平衡,避免超重与肥胖,在超重和肥胖的胰岛素抵抗患者,适度减轻体重能有效减轻胰岛素抵抗。因此,建议所有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或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患者减轻体重。

2.糖尿病性脑卒中治疗中的营养素

(1)营养均衡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热量比例为5:3:2。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糖尿病诊疗标准认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最佳比例或许应该调整,以满足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目标和个人喜好。

(2)碳水化合物监测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是血糖控制达标的关键策略,无论采用计算法、食品交换份法或经验估算。对糖尿病患者,当仅考虑碳水化合物总量时,用血糖指数和血糖负荷,可能更有助于血糖控制。

(3)脂肪饱和脂肪摄入量不应该超过总摄入能量的7%。减少反式脂肪摄入量能降低低密度胆固醇,增加高密度胆固醇;所以应减少反式脂肪的摄入量。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食品有:代可可脂巧克力、奶油黄油、葵籽油、蛋糕、调和油、固体汤料、大豆油、威化、派、薯条薯片、泡芙、奶油面包、玉米油、花生油、比萨、麻花等。

(4)维生素不建议常规补充抗氧化剂如维生素E、C和胡萝卜素,因为缺乏有效性和长期安全性的证据。

3.称重饮食,定时定量进食。

4.餐次安排合理,采用少量多餐原则,一日3-6餐,可在三次正餐之间增加2-3次加餐。

5.高膳食纤维饮食,每日30-35g,帮助减肥和通便。

6.饮食清淡,低盐少油,减少或禁忌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如果喜欢甜食,可

以适当选用一些蛋白糖、糖精等甜味剂食品。

7.限制饮酒,坚决戒烟。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z/103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