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一线,无微不至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

特殊战役·星记录

瀚海同心,暖春朝晖

坚守一线,无微不至

—记中医院

援助武汉护师战队

导语

“特殊战役·星记录”系列报道深医院的医护工作者,记录他们的抗“疫”心路历程,汇总他们的临床诊治和管理经验,用最真挚和朴实的话语讲述他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保卫战中,中医院先后派出2支医疗队援助武汉,共人勇敢地走上没有硝烟的战场。这种奋不顾身、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彰显了医者的使命和担当,是“逸仙精神”最生动的诠释!其中有四位护师亲切且专业,无微不至地护理患者,为生命而战,他们的故事让我们无比感动。

01

特殊战役·星记录

是“男姑娘”

也是“超级奶爸”

在这次驰援武汉的行动中,陈永昌护师支援华中医院西院区,这是武医院,病人都病情危重救治难度较高,护理过程中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这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多难度和新的挑战。

一次护理过程中,陈永昌发现一名气管插管的患者嘴角有些脏,遂进行了吸痰,发现痰液不多,吸出来的东西呈暗红色。他心想,是消化道出血吗?还是卧床病人经常发生的胃潴留?不管如何,得及时抽出胃内容物,否则倒流至气道会加重肺部感染,造成严重后果。陈永昌及时报告了医生,和护理组长一起从患者胃内抽出mL咖啡样液体并进行负压引流。

▲患者写的鼓励信

由于传染性疾病的特殊性质,病人长期住院,得不到家人的关怀,每天只能见到穿着防护服的医护工作者和同病房的病人,病人的心理负担很重,往往会焦虑、紧张甚至哭泣。一次病人的哭泣引起了陈永昌的注意。经询问才得知是因为隔壁床的气管插管重症患者让患者感觉很害怕,他担心自己病情也会恶化。陈永昌找到那些痊愈的病人,请求他们把住院期间的心路历程写下来,把重获新生的希望传递下去。几位病友积极响应,都写了满满一到两张纸。

▲陈永昌护师把出院患者留下的鼓励信念给新患者听

2月12日查房时,陈永昌查房时发现一位老奶奶的留置针松动了,需要重新扎针。老奶奶手上已经针孔密布,并且认为自己血管难打,坚持要求“老师傅”扎针。陈永昌学着大叔的嗓音安慰她道:“巧了,您运气真好,我就是今天最老的师傅,别怕,咱先看看血管,保准一下就好了。”虽然带着三层手套不如平时灵活,但他还是一次成功完成了扎针。老奶奶既惊讶又高兴,和他拉起家常。陈永昌告诉奶奶:

“奶奶,我是来自广州的护士,我们广州人喜欢叫护士为姑娘,你以后可以叫我男姑娘。”

这个有趣的称呼一下子把老奶奶逗笑了,她挥挥手说:“男姑娘,你的技术棒棒的!谢谢你!”

陈永昌是两个孩子的爸爸,他在护理患者的过程中也觉得这些危重症病人就像婴幼儿一般。他们无法通过语言交流,大部分时候只能躺着,甚至有时候意识模糊,常常需要通过动作和神态观察患者的需求。有一位患者让陈永昌印象很深刻。他回忆道,当时他病情很重,体型也重,说话和翻身的力气都没有,生活无法自理。有一次护理完之后,他艰难地抬起手,做了抱拳的姿势表示感恩。那一刻的惊喜和感动真的难以言喻。春天来了,病房外春暖花开,病房里也温暖蔓延。

02

特殊战役·星记录

一直牵挂的

陌生人

在华中医院东7区里,有一个让李艺护师一直牵挂的陌生人。李艺护师第一次在重病房护理她,她经常一动不动、一言不发,看起来很奇怪,让人有些隐隐的担心。李艺询问患者的名字和年纪时,她一言不发。担心出现什么问题或差错,李艺再次核对了床旁的输液卡——“李春桂”。治疗完回到护士站后,李艺想找找“李春桂”阿姨的家属电话,希望能更好地帮助阿姨治疗,却发现怎么也找不着。原来这位患者是“三无人员”,没有家属电话,没有真实信息,没有身份证号,甚至都不知道怎么收治入院的!“李春桂”只是为了核对而给她的临时命名。

▲李艺护师为敖阿姨揉肚子,帮助她排出大便

第二次护理“李春桂”阿姨时,李艺发现她能讲话了,虽然只是寥寥数语,下肢也能活动了,甚至能吃早饭了。李艺试图提起她的家属,唤起她对生命的热情和更多的活力。一再询问下,阿姨告诉李艺她姓敖,今年50多岁,家里还有老公。这次李艺还问到了她老公的电话号码,她很激动,满怀期待地打过去,但听到的是已关机的声音。这串数字一直萦绕在李艺的心间,她又尝试拨打了两次,手机还是处于关机状态。她心想,下次一定要把家属电话给问出来。可喜的是,在下次见到敖阿姨之前,医院已经通过派出所联系到了敖阿姨的家属。原来敖阿姨有精神方面的疾患,并一直在服用药物治疗!这次见面时,敖阿姨已经能清楚地说出自己的姓名和家里的情况,经护理治疗后,现已能和大家沟通自如了。

这次特殊的疫情,让两位素不相识的人生活有了交集,心中有了牵挂,相信像李艺这样的医护工作者还有很多,我们要感谢他们细致入微的护理,更要发扬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逸仙精神!

03

特殊战役·星记录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的深情

胡品军是第一批进舱的护师之一,据他回忆,当时看到疫情环境,内心真的百感交集。虽在急诊工作多年,也经历过很多大大小小的抢救,但他从未接触过患者俯卧位呼吸机辅助通气。在这里,在黄春荣、张丽随两位ICU护长的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顺利完成患者俯卧位翻身,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除此之外,黄春荣护长还教会他很多关于ICU常规病人的护理知识以及呼吸机的使用和管道的护理以及注意事项等,这都使他受益匪浅。

▲胡品军护师正在护理患者

在日常生活方面,医院领导非常尽职尽责,无微不至地关心着医疗队员们。从物资方面,一线有什么需要,他们都第一时间帮他们解决。不仅如此,医院工会和急诊党支部也很关心医护人员的家属,邮寄慰问品到家,工会拨打电话一一慰问医护人员的家属,询问家中有无困难。

▲患者写给胡品军护师的感谢信

此外,社会各界的关爱也让他备受感动。经常会收到社会各界的捐赠物资、驻地酒店配备了保温箱和微波炉、还供应了很多广东菜,这些细节让他很感动。他深刻理解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医务人员在前方战斗,后方却有无数的人民在默默奉献,时刻与医务人员同在。

04

特殊战役·星记录

如果奇迹有颜色,

那一定是中国红

“为了和你们合影,我今天特意穿了件红衣服!”

2月24日,出院的张阿姨在离开隔离病区时对赵盼护师说的话,至今令她印象深刻!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中国红是中国人的魂,是中国文化的底色,象征着热枕、奋进、团结的民族品格!

护师赵盼是湖北人,年末准备回家时一场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她只得退了票,一个人呆在广州。她一边刷着微博、新闻看各种武汉的最新消息,一边焦急地等待着。当她得知中医院召集医疗队驰援武汉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老婆你放心去武汉吧!双方夫妇我会照顾好!”

“爸爸相信你的政治觉悟!”

“我们一家子也在做口罩,为前线的医护人员加油!妹妹你也加油!”

亲人们的话语声声入耳,赵盼深知,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前线的工作固然辛苦,但赵盼觉得更多的是感动。有一次她挂补液的时候,因为输液架太高,护目镜起了雾,穿着防护服也伸展不开,她一连失败了好几次!正着急的时候,病房里的两位老大爷当起了临时“指挥官”。在他们的火眼金睛下,赵盼终于准确将补液瓶挂到架上了。两位老大爷也开心地说:“耶!合作愉快!”病房里一改往常的沉闷气氛,多了一些欢笑。有的时候赵盼为了舒缓大家的情绪,还会故意说:“我又看不见了,可以帮帮我吗?”患者们乐此不疲。

▲华中医院西院区患者出院时特意穿着中国红与中医院援鄂医疗队合影,左五为赵盼护师

有几次帮阿姨打好热水后会听到阿姨这样的叮嘱——你们一定要注意安全!都平平安安回家!这些话让她感到很暖心。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口罩拉开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隔离不了心与心之间的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不止一线的医护技检人员,值班站岗的人民子弟兵、后勤保障部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等,大家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团结一致,众志成城!赵盼护师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她的身后有祖国母亲强大的后盾!而那抹中国红也一直支撑、鼓舞着她。

“特殊战疫·星记录”系列采访

:灾难医学管理专家王东:从灾难总结挖掘,以人类进步为补偿:援汉医疗队队员陈凯:逆行,坚守!:90后担当翁晨黔:我在防疫一线负压病房做护士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z/101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