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分泌疾病常伴有血压升高,那么,哪些内分泌疾病会使血压升高呢?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柯兴综合征)、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少见的有肾上腺性变态综合征、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绝经期综合征等,这里仅谈谈常见内分泌疾病导致高血压的原因。
1
柯兴综合征
柯兴综合征是各种原因引起皮质醇过多的疾病。这类患者约有80%有高血压,通常为持续性,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有升高。血压升高的原因包括:①调节糖类和盐类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醛固酮也增多,水钠储留;②肾素血管紧张素浓度和活性增加,动脉血管收缩;③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测定血浆中皮质醇及地塞米松抑制试验;X线蝶鞍检查,或头颅及肾上腺CT扫描确定。治疗首先是治疗原发病,手术摘除肿瘤,或用放射治疗。也可用选择性抑制药物治疗。对高血压的治疗首选利尿剂与醛固酮拮抗剂,如安体舒通。或用β受体阻滞剂。柯兴综合征得到有效根治后,高血压通常有一定程度降低。
2
嗜铬细胞瘤
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这种瘤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如能及早治疗,大多数病例可以治愈,但严重者病情凶险,变化多端。嗜铬细胞瘤以高血压发作为主要特征性表现。平时血压不高,发作时血压骤升,收缩压常达~mmHg,舒张压亦明显升高,可达~mmHg。患者感到心悸、心动过速、剧烈头痛、皮肤苍白、全身大汗淋漓、手足厥冷、气急气促、呼吸困难、恶心、呕吐、中上腹痛、瞳孔散大、视力模糊、神情紧张,严重发作可发生肺水肿、心力衰竭。一般发作历时数秒、数分钟,甚至l~2小时,长者可达24小时。早期发作较少,隔2~3月偶发一次,阵发2~3年后越来越频,可一日之内发作10~20次。还可转化为持续性高血压伴阵发性发作加剧。本病的诊断关键在于有阵发性或持续性高血压而无肾脏疾病的年轻人,查血尿儿茶酚胺及代谢产物,必要时可做CT进行定位诊断。急性发作期需立即抢救:吸氧、立即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对症处理并发症。手术治疗是本病的根治措施。
3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肿瘤分泌过多醛固酮引起的综合征。大量醛固酮引起钠水储留,血浆容量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大量醛固酮又促使肾脏对钾的排泄增加,血浆低血钾。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以高血压、低血钾、肌无力或肌麻痹为特点。诊断依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必要时查CT做定位诊断。治疗仍以手术切除病灶为最好。药物治疗常用的是安体舒通。
临床上还有许多内分泌疾病也可出现高血压的症状。所以,有血压升高的患者,必须结合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检查,除外内分泌因素所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以免延误病情,影响治疗效果。也只有除外继发性高血压后,才能诊断高血压病。
一附院内分泌科在内分泌高血压筛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对上述内分泌高血压进行筛查确诊,帮助患者更好选择治疗方案,如有需要可以电话预约床位-(医办室)谷君副主任医师
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在诊断明确后,采取针对内分泌功能异常的病因治疗,是可能被「治愈」的。与肾性继发性高血压相比,内分泌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因早期症状隐匿,病人难以主动就诊;且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不易,因此误诊,漏诊率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aldosteronism)
简称原醛症,是由肾上腺皮质病变致醛固酮分泌增多引起水、钠潴留及体液容量扩增继而血压升高并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所致一种综合征。近年发现高血压人群中原醛症的患病率达5~20%。
1.临床表现
高血压是原醛症最早出现的症状,表现为中等程度增高,舒张压升高为主,降压药物疗效较差。约25~50%患者因低钾血症而出现肌无力及周期性瘫痪,肢端麻木,手足搐搦等神经肌肉功能障碍表现。
其中麻痹多累及下肢,严重时四肢均受累,甚而出现呼吸、吞咽困难。肾脏浓缩功能减退,可导致多尿,尤其夜尿增多,且容易并发尿路感染。出现独立于血压水平心血管系统的损害,最常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严重者可出现房颤。另因缺钾导致胰岛素释放减少,作用减弱而出现糖耐量减低。
2.原醛症诊断三步骤
(1)确定原醛的筛选对象
美国内分泌协会的临床指南建议对下列患者应考虑进行原醛的筛查:
持续性血压>/mmHg,难治性高血压(联合3种降压药物,其中包括利尿剂,血压仍>/90mmHg;
联合使用4种及以上降压药,血压/90mmHg);
高血压合并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高血压合并肾上腺意外瘤;
早发性高血压家族史或早发(<40岁)脑血管意外家属史的高血压患者;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中存在高血压的一级亲属;
高血压合并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
筛查手段主要是醛固酮肾素比值(ARR),结果在20~40ng/dl:ng/(ml.h),需进行下一步确诊试验。
(2)原醛症确诊试验
包括生理盐水(钠负荷))实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到95.4%及93.9%。开博通实验:操作简单、安全性较高,但存在一定的假阴性。氟氢可的松抑制试验。
(3)确定原醛症的分型诊断
肾上腺B超简单易行,对直径>1.3cm的瘤体可检出,但小腺瘤和特发性增生难以鉴别。
肾上腺薄层CT可检出直径<5mm的肿瘤,特异性较高MRI高,但敏感性较MRI低。
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AVS)是分型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拟手术治疗者建议行AVS。其他辅助检查包括体位试验,同位素扫描,18羟-皮质醇,DXM抑制试验,18-羟和18-氧皮质醇CYPB1/CYP11B2嵌合基因检测等。
库欣综合征(Cushingsyndrome)
库欣综合征又称皮质醇增多症是各种原因引起肾上腺分泌过多的糖皮质激素(以皮质醇为主),伴肾上腺雄性激素以及盐皮质激素不同程度分泌增多为表现的病症。
库欣综合征可以分为依赖ACTH的库欣综合征(80%)及不依赖ACTH的库欣综合征(20%)两大类,后者中大部分为肾上腺皮质腺瘤引起。约占内分泌高血压的10%左右。
1.临床表现
库欣综合征患者因体内高水平皮质醇,造成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等物质代谢异常,从而表现出包括「满月脸」、「水牛背」、「面部痤疮」、「向心性肥胖」等其特有的库欣外貌。
高血压表现为轻度至中度高血压,较少出现收缩压mgHg以上的重度高血压,同时盐代谢异常造成低血钾及高尿钾,轻度碱中毒。
2.诊断步骤
(1)库欣综合征的筛查和诊断实验
血浆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UFC)、24小时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OHCS)观察皮质醇昼夜节律初步筛查库欣综合征。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是否为外源糖皮质激素抑制用于确诊库欣综合征。
(2)库欣综合征的病因和分型
血ACTH水平测定用于判断是否ACTH依赖(增高或仍处于正常范围内提示为ACTH依赖型,如果明显降低提示为非ACTH依赖型)。继而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用于鉴别ACTH依赖的病因。另影像学检查包括肾上腺薄层CT、垂体MRI,胸腹部CT用于定位诊断。
嗜铬细胞瘤(Pheochromocytoma)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持续或间断地释放大量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的疾病。本病以20~50岁最多见,约占内分泌高血压的0.02%。
1.临床表现
其高血压临床表现为错综复杂难治性高血压,呈阵发性、持续性或高、低血压交替发作,常在饥饿、创伤、麻醉或在用力、深压上腹部、排尿时发作。
发作时血压可达~/~mmHg,持续数秒-数分钟-数小时-数天不等,伴心慌、头痛、出汗。可引起心血管系统严重并发症及糖、脂、电解质代谢紊乱。同时可伴有胃肠蠕动及张力减弱、肾功能减退、血液系统的改变的等多系统的相关症状。
2.诊断方法
持续性高血压型尿儿茶酚、血浆儿茶酚胺及其代谢产物香草基杏仁酸(VMA)及甲氧肾上腺素(MN)和甲氧基去甲肾上腺素(NMN)皆升高,常在正常高限的2倍以上,其中MN、NMN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最高。
阵发者平时儿茶酚胺可不升高,而在发作后才高于正常,故需测定发作后血或尿儿茶酚胺。
影像学定位诊断:B型超声做肾上腺及肾上腺外肿瘤定位检查对直径1cm以上的肾上腺肿瘤,阳性率较高。CT扫描对90%以上的肿瘤可准确定位,MRI相比CT更能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某些组织学特征,有助于鉴别嗜铬细胞瘤和肾上腺皮质瘤,可用于孕妇。
另外还有I(MIBG);奥曲肽(生长抑素)显像;18F-DA,其他内分泌腺肿瘤的筛查诊断手段。
来源徐浩大夫、内分泌时间
温馨提示:一附院内分泌科积累了大量继发高血压筛查的病例,具有丰富临床经验,拥有完备的筛查试验设备和检测仪器,有需要请您联系-(医办室)谷君(副主任医师)
谷君,女年5月出生,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张家口市医学会内分泌学会委员,张家口市医学会糖尿病足分会委员,中共微循环学会张家口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委员。8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内科学内分泌硕士学位。8年8月在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参加工作,年晋升为主治医师医院进修学习一年,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在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及骨代谢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获河北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项,完成河北省卫生厅医学研究重点课题并取得成果1项,以第一作者在在《中华骨质疏松与骨矿盐杂质》、《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国临床医生杂志》、《中国现代医学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出版论著2部。擅长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骨代谢疾病、性腺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特别是在垂体疾病和内分泌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经验丰富。
个人联系
出诊时间:每周二、五全天
河北医院内分泌科团队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如果您觉得本文内容对他人有所帮助
可以转发到朋友圈或转给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