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拉酵母菌的临床运用

胃肠道的微生物群被称作肠道微生态,是一个与宿主共生的、极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愈来愈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态是调理宿主胃肠道局部免疫,和肠道外整体免疫系统发育成熟的关键因素。酵母菌在常驻人类肠道微生物系统中所占不到0.1%,大多数胃肠道中分离出来的真菌是白色念珠菌,也偶尔会发现其他类型的真菌。酵母菌体积是细菌体积的数倍。诸多研究发现益生菌制剂对机体健康的有益作用愈来愈多,但是通过随机对比临床试验(RCTs)证实的临床功效却只有少数几种,特别对儿童这个特殊的群体。而布拉氏酵母就是被证实有效的少数的几种益生菌之一。

1、感染性腹泻

腹泻定义为个体肠蠕动改变而带来的排便次数增多(>3次/日),粪便量增加(>g/d),粪质淡薄(含水量>85%)。腹泻超过3~6周或反复发作即为慢性腹泻[10,11]。小儿腹泻已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小儿第一位常见多发病,在我国属第二位常见多发病[12]。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急性腹泻是一种肠道感染的结果,其中在发达国家均是由轮状病毒感染而至,对脱水为主要表现的急性胃肠炎的医治,目前主流性医治措施是口服补液盐,但是,水和电解质的补充对腹泻症状的减缓或下降大便次数方面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改变,因此,寻觅辅助性医治药物就越发显得重要。

1医治小儿急性胃肠炎

关于急性腹泻的医治,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欧洲小儿胃肠病及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推荐了口服补液加补锌。除此之外,ESPGHAN对益生菌制剂医治儿童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评价,认为益生菌是一种医治腹泻的有效辅助药物。还推荐使用布拉氏酵母菌作为小儿急性腹泻的医治[13、14]。

有一项布拉氏酵母菌医治儿童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疗效评估的荟萃分析[]。检索了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图书馆等电子数据库,共纳入名患儿包括五个随机对比实验的数据。四个随机对比实验的组合的数据分析显示:和对比组相比,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缩短腹泻持续时间。通过具有显著性随机效应的混合模型聚集的加权平均差是1.1天(95%CI?1.3到?0.8天)。布拉氏酵母菌还显著下降了第3,6和7天患儿产生腹泻的风险。另外,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下降腹泻延续超过7天的风险。荟萃分析得出结论,布拉氏酵母菌可缩短腹泻病程、提高治愈率、下降迁延性腹泻的产生风险和大便次数、缩短住院时间。经过多项RCT实验的重复验证,健康婴幼儿患急性感染性腹泻后,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具有中度医治作用。

近期在缅甸进行了另外一项实验[21]。这个随机对比实验共纳入例急性腹泻患儿,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组与安慰剂相比能够显著下降腹泻的持续时间(分别为3.08±0.95天,4.68±1.23天)。鉴于目前最新数据,基于6个随机对比实验,共纳入名急性腹泻儿童,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医治急性腹泻与安慰剂组比较,可缩短腹泻病程达22小时(加权平均病程减少22小时,95%CI-26至-18小时)。

总之,多项随机对比实验结果,均证实了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医治儿童急性腹泻的有效性。

2.预防小儿急性胃肠炎

一项在巴基斯坦完成的例急性水样便腹泻患儿的随机对比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制剂可显著下降急性腹泻患儿医治后随访2个月内的复发率(0.32VS0.56,P=0.04)。

欧洲小儿胃肠病及肝病营养学会(ESPGHAN)和欧洲儿科感染病学会的专家工作组联合颁布了欧洲儿童急性腹泻循证医学基础上的诊治指南[14],该指南推荐益生菌制剂用于急性腹泻具有辅助医治作用,但大多数益生菌制剂尚缺少临床有效性证据,推荐临床医生应当选择经过临床试验证明有效菌株,并且应选择适合的日摄取活菌量医治。目前经过临床试验检验后有效的益生菌制剂只有鼠李糖乳酸杆菌(LGG)和布拉氏酵母菌(SB)。年最新的WGO《益生菌与益生元》全球指南中更是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医治儿童急性腹泻1a级推荐,医治成人急性腹泻1b级推荐,在所有益生菌中证据级别最高[13]。

3迁延性/慢性腹泻

临床中,大多数腹泻患儿的病程不超过1周,但有少数患儿腹泻反复发作迁延不愈。WHO把急性腹泻发作并延续超过14天或更长时间的腹泻定义为迁延性腹泻[22]。慢性迁延性腹泻的主要风险是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和严重的非胃肠道感染。在发展中国家迁延性腹泻的疗效已被证实:使用布拉氏酵母菌医治可显著改良迁延性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阿根廷完成了一项共纳入89例迁延性腹泻患儿(年龄个月)的随机双盲对比临床试验[23],入组患儿随机分成3组,一组服用巴氏消毒牛奶加入两种冻干活菌(干酪乳酸杆菌+嗜酸乳酸杆菌)制成CERELA-CFU/g(n=30),第二组服用布拉氏酵母菌制剂-CFU/g(n=30),第三组为对比组(n=29),只服用巴氏消毒牛奶,每天2次,连续服用5天,入组前检测受试患儿大便,40%患儿粪便肠道致病菌(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氏杆菌)阳性,其中27%患儿粪便轮状病毒阳性。实验结果显示,乳酸杆菌和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减少腹泻患儿每次大便次数(P0.)并缩短腹泻病程(P0.);另外,两种益生菌制剂都可显著减少患儿的呕吐次数(P0.)。

4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TD)是影响旅行者健康最为常见和重要的问题。对商业或是观光旅行者,旅行腹泻不管是从产生频率还是经济方面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大约有20%—50%的旅行者会出现这1症状[24]。TD的病因很多,最少80%的旅行者腹泻是由肠致病性细菌引发的,包括产肠内毒素和肠外毒素的大肠杆菌、空肠曲折菌、沙门氏菌、病毒(诺瓦克病毒、轮状病毒)或寄生虫(阿米巴,贾第鞭毛虫)。

Kollaritsch等研究了布拉氏酵母菌对例从美国出发到全球各地旅行患者的腹泻预防作用研究,结果发现对比组腹泻发生率为40%,布拉氏酵母菌低剂量组(mg/天)腹泻发生率34%(P=0.),布拉氏酵母菌高剂量组(0mg/天)腹泻发生率29%(P0.)。在一项评估益生菌制剂预防旅行者腹泻的荟萃分析中(收入12项临床试验),McFarland分析后认为,只有两种微生态制剂(布拉氏酵母菌制剂和嗜酸乳杆菌与双歧杆菌复方制剂)能有效预防旅行者腹泻发生率。这些数量有限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在预防旅行者腹泻方面更有效。

5鼻胃饲相关性腹泻

对经鼻胃饲途径提供肠道内营养的患者,在鼻饲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常见的有食品反流、腹胀、腹泻、胃潴留等。其中腹泻是鼻饲常见并发症,肠内营养支持进程中逐日排稀水样便4次以上便可称为鼻胃饲相关性腹泻[25]。有关报导证实鼻饲引发腹泻的发生率可达62%[26],直接影响肠内营养的效果。

在鼻胃饲提供肠内营养的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制剂可显著下降腹泻发生率,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布拉氏酵母菌可使鼻胃饲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下降50%。在另外一项中重度烧伤、接受鼻胃饲肠内营养的患者入组的临床试验中,鼻胃饲同时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制剂,可显著缩短腹泻时间,提高逐日卡路里耐量。在另外一项例ICU病房患者入组的随机、双盲、对比临床试验中,布拉氏酵母菌可下降鼻胃饲期间腹泻产生天数(下降19%-14%)(OR=0.67,95%CI0..90,P=0.)。布拉氏酵母菌对腹泻多发患者的腹泻症状改良更加明显(腹泻高危患者亚层的腹泻改良率42%,全部受试者腹泻改良率25%)。

6AIDS相关性腹泻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点综合征,腹泻是AIDS的常见并发症。AIDS腹泻感染性缘由除原虫感染、病毒感染外,细菌及真菌感染也是非常重要的缘由。艾滋病患者极可能产生危及生命的慢性腹泻,其中HIV相关性腹泻在发达国家发生率为50%-60%,而在发展中国家近%[27]。

Saint-Marc等人[28]将35例有慢性腹泻且处于Ⅳ期的艾滋病成人患者随机分组,分别服用布拉氏酵母菌(3克/天或6×/天)或安慰剂医治一周(表5)。值得注意的是给予布拉氏酵母菌(61%,p=0.)的病人比安慰剂组(12%)腹泻症状得到显著减缓。这两项研究中对HIV患者即使用高达3克/天的布拉氏酵母菌剂量医治,对所有的HIV病人均有良好的耐受性。

7蓝氏贾第鞭毛虫引发的慢性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引发的慢性腹泻症状的特点是长时间腹泻包括从轻微到严重腹泻、体重下落、腹部疼痛和衰弱。发病率在发展中国家如哥伦比亚较高(13%),而在发达国家如德国较低(12/)[]。它也出现在人们户外远足和露营喝的看起来干净但未经处理受污染的水中。一项使用布拉氏酵母菌针对3岁以下儿童由蓝氏贾第鞭毛虫引发的慢性腹泻的临床研究证实,布拉氏酵母菌连续医治1个月(50mg/天)具有良好的医治效果。

2、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被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产生的没法用其他缘由解释的腹泻[31],其中难辨梭菌感染是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最为常见的一种[32]。几近所有的抗生素都可能引发腹泻,特别是抗厌氧菌类抗生素。使用氨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克拉维酸适用,头孢菌素类和克林霉素适用而产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更高[33,34],使用这些抗生素的成年患者从医治开始到医治结束后的2个月内,产生腹泻的概率约占5%-30%。接受广谱抗生素医治的儿童产生腹泻的比例为11%-40%[35,36]。使用益生菌制剂是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有效措施之一。

一项布拉氏酵母菌预防AAD的荟萃分析[37],5个随机对比实验(位参与者)符合这个系统综述的入选标准,比较布拉氏酵母菌和安慰剂减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风险,结果显示风险从17.2%减少了到6.7%(RR:0.43;CI:0..78;随机效应模型),无副作用报道。来自5个随机对比实验的荟萃分析的数据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在预防任何缘由(主要是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儿童或成人抗生素相关性腹泻都是十分有效的。一项敏感性分析发现已有足够的证据表明,只有2种益生菌株对预防AAD有显著疗效,即布拉氏酵母菌和L鼠李糖。但是,L鼠李糖益生菌可能会受病人使用抗生素类型的局限。

基于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年WGO《益生菌与益生元》全球指南中给予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a级推荐,在所有益生菌中证据级别最高[13]。

1布拉氏酵母菌预防AAD疗效

在一项RCT实验中[38],共纳入例年龄在6个月至14岁、罹患中耳炎和/或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对其进行了随机、双盲、对比临床试验,实验组患儿接受标准抗生素医治基础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制剂(mg,n=),对比组仅接受逐日2次的标准抗生素医治(n=),最后共例患儿完成全部视察,实验组AAD发生率(AAD定义为接受抗生素医治2周内,连续48小时以上患儿逐日水样便或稀便超过3次)显著低于对比组(实验组AAD发生率7.5%(9/),对比组AAD发生率23%(29/),相对危险比值为0.3,95%可信区间CI0.2-0.7);另外,布拉氏酵母菌可显著下降有难辨梭状芽孢杆菌而至的AAD发生率(实验组AAD发生率3.4%(4/),对比组AAD发生率17.3%(11/);RR=0.2;95%CI0..5);未观察到任何不良反应。

第二项RCT实验是在土耳其完成[39],在这项随机对比临床试验中共有例年龄在岁、接受舒巴坦-阿莫西林或阿奇霉素的患儿入组研究,实验组逐日接受mg布拉氏酵母菌制剂,AAD定义为逐日超过3次的水样大便,实验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医治组AAD发生率6.25%(14/),对比组AAD发生率18.9%(42/),RR=0.3,95%CI0..5;NNT=8,95%CI。

总之,来自几项前瞻性随机对比临床试验表明: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有效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产生。由于布拉氏酵母菌天然耐受抗生素,因此也体现了布拉氏酵母菌的患者允从性高,和高性价比的特点。

2难辨梭状芽孢杆菌相关性腹泻(CDD)

210多年来,艰苦梭菌感染(CDI)作为医院胃肠道疾病的重要缘由延续存在,CDI在全球的发病率持续增长。目前只有两种标准抗生素可以应对CDI(万古霉素和甲硝唑),其中甲硝唑应对速率已下落[40]。另外,虽然联合其它抗生素医治,20%-60%的患者CDI常常复发。

在一个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比的例复发性艰苦梭状芽孢菌病实验中,标准抗生素结合布拉氏酵母菌或安慰剂组医治[41],3种抗生素使用10天:高剂量万古霉素(2克/天),再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或安慰剂(1克/天,28天)医治,随访2个月视察艰苦梭状芽胞杆菌复发情况,高剂量万古霉素联合布拉氏酵母菌医治组的复发率(16.7%)显著低于高剂量万古霉素联合安慰剂组(50%,p=0.05)。一项初期随机、对比双盲研究[42]也发现使用标准抗生素(万古霉素或甲硝唑)联合布拉氏酵母菌联合医治艰苦梭状芽胞杆菌患者的疗效,57例艰苦梭状杆菌病患者给予布拉氏酵母菌医治,其复发率(26%)远远低于67例安慰剂组(45%,p0.05)。年WGO《益生菌与益生元》全球指南中给予布拉氏酵母菌预防成人艰苦梭菌腹泻1b级推荐[15]。

几近所有益生菌制剂医治CDD的随机对比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都是成人,几项小样本的儿童CDD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可有效预防和医治CDD性胃肠炎。

3、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幽门螺旋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杆菌,目前已被广泛认为是成人和儿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儿童恶性肿瘤病发的危险因素。幽门螺杆菌的携带率在全球高达50%-80%[],医治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标准疗法是为期两周的三联疗法(通常是克拉霉素,阿莫西林,酸抑制剂如兰索拉唑或奥美拉唑等),该种医治方法有胃肠道的副作用,且随着耐药性的增加,三联疗法的根除率正逐年下落。

几项实验研究表明,各种乳杆菌(例如,乳酸菌La1,嗜酸乳酸杆菌CRL亚株,干酪乳杆菌)及其代谢产物在体外能够抑制或是杀死幽门螺旋杆菌[],这表明益生菌在某些方面能够辅助医治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

一项荟萃分析系统评价了布拉氏酵母菌联合标准三联疗法能否提高HP根除率的研究[47],该研究共纳入5个随机对比实验(例儿童)。其中四项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组与对比组比较能有效提高HP根除率;5项实验分析结果表明与对比组相比,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组能有效下降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例,RR值0.46,95%CL:0..7),尤其是腹泻的发生率。

另外一项系统评价评估了益生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的影响,和对根除幽门螺杆菌医治而至副作用的效果[48]。该分析共收录了14项设计方法各异的随机对比实验(RCT),共纳入例患者,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制剂有助于提高HP根除率。在其中两项随机对比实验中,是研究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失败的患者,在服用益生菌以后一样能够提高根除率。另外,益生菌还能够减少医治中产生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上腹疼痛、恶心、味觉错乱等副作用。一项RCT实验结果显示,患者在接受三联疗法医治幽门螺旋杆菌时服用布拉氏酵母菌能够显著下降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产生的风险[49]。;另外一项RCT实验结果指出,布拉氏酵母菌可下降HP根除后所产生的消化不良等副作用[50]。

年WGO《益生菌与益生元》全球指南中给予布拉氏酵母菌根除幽门螺杆菌辅助医治1b级推荐[15]。

4、炎症性肠病(IBD)

炎症性肠病(IBD)是指一类病因未明的免疫相干的炎症性腹泻,其中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结肠袋炎[51]。

Vilelea等人[52]选取31例克罗恩病减缓期患者(在选取时)。所有患者在实验期间继续保持原来用药(美沙拉嗪,硫唑嘌呤或其他)。患者被随机分组服用布拉氏酵母菌(2×/天)或安慰剂三个月。结果发现相比安慰剂组,布拉氏酵母菌组可以显着下降结肠渗透性,从而减少易位的风险[53,54]。Plein等人[54]选取2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服用毫克的布拉氏酵母菌(1.5×/天)或安慰剂7周。在实验期间所有患者继续保持原来用药。七周后,布拉氏酵母菌组(平均=3.3±1.2粪便/天,p0.05)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平均=4.6±1.9粪便/天)。Guslandi等人[53]通过32例意大利克罗恩病患者,研究了布拉氏酵母菌对克罗恩病复发率的影响。处于减缓期的成人患者(岁)随机接受1克布拉氏酵母菌(2×/天)联合美沙拉嗪(2克/天)医治或单用美沙拉嗪(3克/天)医治6个月。与对比组(38%)相比,使用布拉氏酵母菌(6%,p=0.04)大大减少患者复发率。这些实验中均无布拉氏酵母菌不良反应的报告。克罗恩病由因而零星的,没有明确的病因,有多个可能的结果和需要长时间的医治及随访,这些对临床试验都十分具有挑战性。布拉氏酵母菌为需要安全和有效的医治这类慢性疾病的患者提供了希望。

5、肠易激综合症(IBS)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成特点的功能性肠病,经检查排除可引发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55]。IBS在总人群中占有比率很高(3%-20%),而且在肠胃病人中占到25%-50%[56]。标准医治可使目标症状减缓,但并不比安慰剂更有效。肠易激综合征是近年来益生菌临床试验重点的









































中医如何治疗白癜风
哪医院治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zl/77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