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信息
姓名:余**
性别:男
年龄:63岁
身高:不详
体重:不详
会诊时间:年02月03日
病情信息采集
主诉:
脑出血术后昏迷1月余。
现病史:
家属代述:患者长期独自生活,1月前患者因高血压脑出血昏迷,在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生命体征稳定,但仍昏迷,家属要求中医会诊。
现症:
家属代述:气管导管护理时可吸出较多浓白黄痰,术后曾解干结黑硬大便一次,近来大便软糊状,小便稍黄。无明显胃潴留和尿潴留。
既往史:
高血压病史多年,未规律服药监测。
体征:
望诊:形体稍胖,脸色淡白,时有无意识睁眼,右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稍紧;
闻诊:呼吸稍粗,时可闻及痰鸣,无明显口臭;
舌象:舌质润,色稍暗红,苔白稍腻;
脉诊:脉尺部沉弱,寸关弦滑旺;
特别提示:
现患者四诊信息俱全,请先试为分析。
再与下文之辨证论治解析相参校。
若有疑问,可于文后留言
病象分析
1.现症:
气管导管护理时可吸出较多浓白黄痰
——痰热
术后曾解干结黑硬大便一次,近来大便软糊状,小便稍黄
——术后曾有阳明燥热,近来燥热减
2.体征:
望诊:
形体稍胖,脸色淡白
——痰湿之体
昏迷,时有无意识睁眼
——心神闭阻
右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稍紧
——风痰阻滞经络及口窍
闻诊:
呼吸稍粗,时可闻及痰鸣
——气痰壅滞
舌诊:
色稍暗红
——少许血滞
苔白稍腻
——湿痰
脉:
尺部沉弱,寸关弦滑旺
——下虚上盛,肾阴亏虚,湿痰夹热随肝风上扰,壅滞于上
辨证论治过程
1.独立分类(辨证三要素)
1.病因
痰
——痰多,形体稍胖,脸色淡白,脉滑
风
——右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稍紧,脉弦
热
——痰浓,脉旺
2.病位:
厥阴(心包肝)
——昏迷,右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稍紧
少阴(肾)
——脉尺部沉弱
3.病机
心神闭阻
——昏迷,时有无意识睁眼
肝风上扰,湿痰气阻壅滞于于上
——呼吸稍粗,时可闻及痰鸣,寸关弦滑旺
肾阴亏虚
——尺部沉弱
2.综合判断:
——素体痰湿、肾阴亏虚,湿痰夹热随肝风上扰,闭阻心包
分清先后缓急
根据时间顺序,进行逻辑组装
A:素体痰湿、肾阴亏虚。
B:肾虚及肝。
C:湿痰夹热随肝风上扰,闭阻心包。
——当前以湿痰夹热随肝风上扰,痰气壅滞于上,闭阻心包为急,表现为昏迷,呼吸稍粗,痰多质浓色白黄,寸关弦滑旺。
立法处方及药后反馈
立法处方:
1.治则
先开闭降气,后补虚
2.治法:
芳香开窍,化痰降气,熄风清热,少佐养阴
3.处方:
涤痰汤加减
4.用药:
法半夏20克川贝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天竺黄10克
瓜蒌皮10克麦冬10克玄参10克天麻10克瓜蒌仁10克
胆南星10克菖蒲10克郁金10克五剂日一剂半,每次鼻饲毫升
每次鼻饲冲麝香0.3克,竹沥(自己砍淡竹烧)20毫升,生姜汁2滴
疗效反馈
嘱其一定要买到好的天然麝香方可服药。会诊第二天晚上,家属第1次低价自购回麝香拿我看,我一闻基本没有味道,告之可能放了太久,瓶子没密封好,漏气了。但考虑已经买回,遂让患者服用,每次用0.5克。第四天回访,患者仍昏迷。遂让家属去广州买好的麝香。晚上家属拿新买麝香我看,此次气味浓烈。按原方再开了七剂,日一剂。大年初七上班回访,家属说吃到第四剂时开始清醒,现虽未能说话,但已有意识,痰基本消失,呼吸畅顺,准备拔除胃管。后神经外科未再请会诊。
说明与发挥
1.卒中之际,要把好闭证一关,开闭诸法要根据辨证选用,区别其因气、因痰、因热、因瘀、因风火之不同,而分别给予芳香开窍、利气豁痰、清气降火、活血化瘀、潜镇息风等方剂。如有阳明腑实者,要及时予以通腑,以利于降气、降火,火降则血自宁,气降则痰不升。
2.水亏阴虚是中风的基础,治疗早期即应尽量避免耗竭阴液之品。如内风乍定,痰塞既开,即当培养其本,使阴液渐充,气血宁静,营卫调和而内风自息。滋养之法,或养阴,或补中,均须注意“轻灵”,慎用滋腻阴柔之品,以防生痰、壅气。
3.书中常将闭证简单分为阳证与阴证,本案患者痰多气粗,脉弦滑似属阳闭之风火,而静卧不烦,苔白腻又似阴闭之寒痰。其实,临床常为阴阳错杂,本案即属此例。
4.中药质量好坏确实影响疗效。
(此医案的诊治医生为吴科医生)
整理作者:吴科
广东茂名人
8级江西中医学院研究生,师从刘英锋教授
刘夫子传承工作室成员
坐诊信息:
深圳医院中医科
文字整理:吴科
编辑:刘夫子传承工作室编辑处
*《刘夫子医案》第二十期
刘夫子传承工作室编辑处欢迎打赏、分享、在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