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糖尿病胃轻瘫所致呕吐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类患者多寒热虚实错杂,临证当分清寒热虚实主次,热者当清,寒者当温,随证治之。呕吐必伤胃气,因而固护中焦当贯穿治疗始终。
糖尿病胃轻瘫所致呕吐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病程长久者。其主要病理特点为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胃电节律紊乱,导致胃潴留。仝教授认为,此类患者多寒热虚实错杂,临证当分清寒热虚实主次,热者当清,寒者当温,随证治之。而从胃动力下降、胃排空延迟看来,增加胃动力的通腑法当为正治,但仍需分虚实而言:若胃气尚充,方有力可增,即为腑气通则胃气降之理;若胃气已衰,无力可增,增之反耗其力,当此之时,则需收涩敛胃,养精蓄锐,待胃气充则有力可增,即塞因塞用之理。此外,无论寒热虚实,呕吐必伤胃气,因而固护中焦当贯穿治疗始终,中焦得固,脾胃得安,气机升降方得如常。下以两例病案详析之:
周某,男,43岁,年12月20日初诊。发现血糖升高5年余,呕吐半年。患者于年发现空腹血糖升高,医院诊断为糖尿病,间断口服药物治疗,平日未规律用药,未监测血糖。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呕吐,反复发作不愈。半年内体重下降15kg。初诊时症见:呕吐,食入或饮水即吐,伴恶心、反酸,无腹胀,乏力、口苦甚,纳少。舌底红苔腐,脉弦。
西医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辨证:中焦壅滞,寒热错杂。
治法:辛开苦降,和中降逆。处方:半夏泻心汤合苏叶黄连汤加减。清半夏30g,干姜15g,黄连30g,苏叶15g,云茯苓60g,炒白术30g,枳实12g,酒军3g。
服上方2剂后,已基本止吐,服5剂后呕吐已完全停止,无恶心、反酸,略有腹胀,纳眠可。体重较服药前增加1.5kg。后多次复诊,患者未发生呕吐,门诊治疗以控制血糖为主。
此例患者食入即吐、反酸、口苦、舌底红、脉弦,提示胃热上逆,而乏力、纳少又有脾气虚寒之象,如此寒热错杂,当以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寒热同调。因黄连用量较大,故去黄芩不用,以防苦寒太甚而伤脾胃。且“甘者令人中满”,故去易增湿助壅之参、草、枣,而加化湿助运之苓、术固护中焦。苏叶黄连汤载于《温热经纬·薛生白湿热病篇》中,主治“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仝教授常以此方用之于糖尿病胃轻瘫湿热较盛者,既取黄连降糖之效,又可收止呕之功。又加枳实、酒军以通腑,增加胃动力,即上文所言腑气通则胃气降。且小量枳实合大量白术为李东垣枳术丸之义,既通腑降逆,又有《内外伤辨惑论》所载“令人胃气强实”之效。
另治阎某,女,56岁,年7月25日初诊。主诉:呕吐反复发作2年,血糖升高15年。现病史:患者15医院检查诊为糖尿病,最初服用拜糖平等几种降糖西药(具体不详),3年前开始打胰岛素(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早23U,晚20U),血糖控制不理想,空腹血糖13~14mmol/L。2年前出现恶心呕吐、不欲食,最初1~2月发作一次,每次持续2~3天,呕吐于饭后半小时出现,呕吐物初为食物,后呕吐清水,每次呕吐至极度虚弱。反酸,无食欲,见食物恶心。胃中冰冷,不敢受风。反应迟钝,表情淡漠,精神差,全身无力,后背疼痛,怕冷,双手冰冷过肘。时有低血糖发生,1周前曾发生低血糖。大便偏稀,1天3次。鼻头色青,口唇暗,舌淡红,苔白厚,脉沉弱。身高cm,体重50kg,BMI=18.6kg/m2。既往史:冠心病2个月。现用药:诺和灵50R早12U,晚10U。辅助检查:年5月2日查尿常规:尿蛋白(+),酮体(+++),白细胞(+++)。自测空腹血糖5.8mmol/L。
西医诊断:糖尿病胃轻瘫。
中医辨证:中阳大虚,升降反作。
处方:附子理中汤加减。黑顺片30g(先煎2h),红参15g,炒白术30g,干姜15g,黄连6g,吴茱萸9g,苏梗、藿梗各6g,诃子30g。呕吐时不拘时服用。
年8月22日二诊。服药1个月余,服药期间精神好转,神智清,本月内发作3次,但呕吐后第二天可自行缓解,仅持续一天。呕吐时后背疼痛,怕凉明显。夏天不敢开窗,受风即感冒。近2周大便时干时稀,时有大便失禁,不能自控。食欲极差,仅能食流食。8月21日查空腹血糖7.5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6mmol/L,糖化血红蛋白5.3%;尿常规:尿蛋白(-),酮体(+),白细胞(+)。处方:初诊方加肉桂30g、山萸肉15g、灶心土60g。
年9月19日三诊。服药1个月,大便稀好转,大便失禁次数较上月减少,反酸消失。本月呕吐发作情况较上月未有明显变化。自觉胃中冰冷感减轻,仍怕凉,后背疼痛,精神差。调整处方:黑顺片30g(先煎2h),红参15g,炒白术30g,干姜30g,灶心黄土60g,肉桂30g,山萸肉15g,黄连4.5g,苏叶9g,藿梗9g。
年10月17日四诊,服药1个月(代诉)。2周内未呕吐,食欲好,体力增加,精神状态好转,已能下地走路,怕冷较前明显缓解,双手发凉范围缩小,现仅双手发凉,后背基本不痛,大便失禁次数减少,1个月出现2次,小便正常。自测血糖空腹血糖10mmol/L左右。年10月15日查糖化血红蛋白10.96%。尿常规:尿蛋白(-),酮体(-),白细胞(-)。调整处方:黑顺片30g(先煎2h),红参9g,怀山药30g,炒白术30g,肉桂15g,黄连15g,生姜30g。
年12月12日五诊,服药1个月。1个月内未发生呕吐,大便已正常,未发生大便失禁,生活质量较前提高。下肢浮肿,手足发凉,身困乏力,本月内发作低血糖1次。年12月5日查糖化血红蛋白4.69%,随机血糖6.75mmol/L。处方:四诊方加云茯苓30g,红参改为15g,生姜改为干姜15g,并去黄连。
年3月5日六诊。连续四个半月未发生恶心呕吐,已能正常进食,体重较初诊时增长5kg,胃中冰冷感基本消失。手足凉缓解70%,下肢水肿消失,体力恢复,可自行走路。大便正常,视物模糊,夜尿1~2次。年2月13日查糖化血红蛋白6.16%,随机血糖5.64mmol/L,24h尿蛋白:40.5mg/24h。调整处方:黑顺片9g,红参9g,炙甘草15g,炒白术15g,黄连3g,生姜3片,三七6g。
与上案相比,此例患者诸症皆为阳虚寒极之象,此时纯寒无热、纯虚无实,故当温之涩之。即以附子理中汤温阳健脾,重用附子温补阳气,合白术、干姜温中补气,并以红参易人参,增强温补之力。加诃子收敛固涩,使已虚之阳气不因雄烈之附子煽动而外散。上案用生姜止呕,而此例则用干姜,因生姜走而不守,干姜守而不走,用干姜重在守中,亦是防阳气外散。用黄连一为反佐,使热药不被阴寒格局;二与吴茱萸相配,意在制酸,因病性属寒,故吴茱萸用量大于黄连,为反左金丸之义;三合苏梗、藿梗,意在取苏叶黄连汤之义而止呕。诸药合用,不专治呕而呕吐减轻。又因二诊时出现大便失禁,肾司二便,知肾阳亦衰而开阖失司,故加大剂肉桂温补肾阳,引火归元,并加山萸肉滋肾敛阴,使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此后多次调治,患者诸症几消而病情平稳,则改用小剂量调理善后。
摘自:《名老中医糖尿病辨治枢要》仝小林主编
北京科技出版社出版
当当、京东、天猫、亚马逊各大网店及全国各省市新华书店均有销售
欢迎投稿:wszg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