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记者梁梦雅北京报道近日,吗丁啉引起“猝死”的消息刷爆社交平台,并持续发酵。国外屡屡遭禁,国内却销量惊人。《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在经过调查采访后发现,吗丁啉的生产厂商——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杨森”)正是利用国内外对于非处方药标准的不同,更改适应症等方法,从中收获暴利。吗丁啉是生命杀手?8月24日晚,记者以民众身份走进了北京市东城区安贞门附近的国大药店(胜古苑店),“吗丁啉是管什么的呀?”记者问。“胃动力不足,消化不良”,店员离老远喊道。店员的回答并没有错,但吗丁啉真的专治消化不良的吗,它可以像健胃消食片一样随便吃吗?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它在恢复你胃动力的时候,正在给你的其他身体器官带来影响。多位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碰到胃胀腹胀的情况,没有必要马上吃药,可以先通过散步等适度运动来改善胃动力,或吃一些山楂等消食的食物来缓解,促消化还可选择消化酶类药物,千万别把吗丁啉当成消食药来吃,服用时避开其他药。国外争议不断吗丁啉的学名是多潘立酮,在国外一直存有争议。年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了9例与多潘立酮相关的心律失常报告,患者年龄范围为2个月至74岁。年,加拿大卫生部发布警告,多潘立酮与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风险相关,建议每日剂量不超过30mg,疗程越短越好。年4月,欧洲药品管理局发布报告,认为多潘立酮与严重心脏疾病风险相关,建议在整个欧盟范围内限制其适应症,仅用于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不再用于治疗其他适应症如胀气或烧心。为何药品相同,但国内外反应却大相径庭?多潘立酮为何会在国外警告不断,在中国却了无音讯,关于厂家他们是怎样解释的呢?记者几经辗转,联系到西安杨森的公关部,其以采访提纲中的某些问题回答过为由,并未对相关问题作出解释。之前,西安杨森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以多潘立酮未在美国申请注册的说法,否认了被FDA多次拒绝上市。不过,他们回避一个事实——年,美国食药监局(FDA)曾警告称,一切含多潘立酮的药品均非法,同时拒绝相应的成品药和原料药进入美国。美国FDA媒体办公室人员LyndsayMeyer表示:“美国之所以如此严令禁止多潘立酮在美国的流通,是因为这款药物可通过‘泌乳’来提高女性的奶水的分泌量,因而引起诸多潜在的严重健康问题。”Meyer还表示,根据调查与多潘立酮的使用相关的健康危害包括:心率失常、心搏停止、猝死等。这些危险状况的产生均是由于人体血液内过高的多潘立酮而导致的。此外,若与某些(如红霉素)同样会引起人体血液内多潘立酮含量增加的药物共同使用,那么,以上可怕症状发生的可能性将会加倍。在欧美国家对服用吗丁啉猝死的报道比比皆是,早在年,《Lancet》杂志里的一篇文章就曾提到过,一癌症患者因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接受大剂量(mg)多潘立酮静脉给药治疗后,因心室性纤颤死亡。为什么被定位为非处方药据业内人士透露,因为吗丁啉是非处方药,适用症是消化不良,老百姓就会认为这不是药。处方药,要有医生开的单子,是治病的药。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上的差别,会给病患造成心理误差,对产品销量会有很大的影响。资深市场销售赵鑫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采访时表示,同款药品作为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上的利润差别是很不好说的。一方面,要医院和药店的占比大小。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到生产成本和研发投入。据了解,吗丁啉在中国主打的适用症是消化不良,它的市场主要是面对药店。年,吗丁啉以止吐药物在中国上市,年销售额不到10万。之后,西安杨森调整营销战略,将其重新定位为治疗消化不良,近年内销售额达到6亿元。医药类分析师告诉记者,药品在临床应用中,发现不同的适应症,从市场技术上,或是从营销定位上来说,调整都是可以理解的。消化不良,是大众通有的症状,但不是疾病。非处方药不是保健品,是药品,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国内外标准不一样国家药监局曾先后4次转发国际上关于多潘立酮的风险性信息。不过,并无针对多潘立酮的药品不良反应通报。多潘立酮,之所以会产生国内外不同的适用症,不同的警戒讯息,不同的政府态度,究其根源还是国内外药品监管体系的不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对于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审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药监局)的一贯做法就是批了就批了,缺少药品后续的监督体系。上市后,不仅应该有长达一年的监督期,还要有一个长久的不良反应临床监督机制。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实行的是从上到下垂直管理,采取品种监管为主,即按照产品种类进行职责分工,不同种类的食品由不同部门管理,各部门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为食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而且部门之间有着良好的合作关系,既分工,又合作。“美国药监局(FDA)的监管体系是非常严格的,药品更改适用症也是非常困难的。药品的适用症一旦审核通过,再出现任何问题,FDA就要负责,而如果是药品的其他功效被投诉了,企业就要负责任,美国对企业的惩罚措施是非常严厉的。一旦药品出现了问题,FDA就会对涉事企业重新进行检测。”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这样告诉记者。专家强调说,“没有不良反应报告,不代表没有不良反应。”有专家认为,以吗丁啉为代表的多潘立酮在中国不良反应率低,跟中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不完善有关。同一种药品,不同国家,不同反应,国家的医药监管体系制度上的缺失值得
早期如何治疗白癜风好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ys/7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