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冒发烧,生病住院,都免不了要吃药。说到吃药,取药时,药师都会交代你如何服用,以及服药前、后的注意事项。很多人可能对服药用水,用多少水不以为然,甚至有不少人为了省事,常常不喝水或者随便找一种饮料把药片咽下去就行,其实不然,正确的服药方式不但可以增强药物疗效,同时能够降低药物副作用。
吃药喝水时,喝多了不行,喝少了也不行。哪些药物需要多喝水?哪些药物需要少喝水?喝温水还是凉水?这里面都大有学问。今天,让我们跟随联勤保障部队第医院的药师一起了解一下吃药喝水的常识吧!
服用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时,如阿仑膦酸钠,由于它有刺激上消化道黏膜的副作用,建议用~毫升白水送服,在服药后30分钟内避免躺卧,以免造成食管炎、食管溃疡或食管糜烂等。对于食管运动力减弱的老年人,服用此类药物时可适量增加饮水量。
服用解热药物时,如布洛芬、阿司匹林,会大量出汗,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很有可能导致水和电解质失衡,此类药物建议用~毫升温水送服。
服用茶碱类平喘药物时,如氨茶碱,会引起口干、发热、多尿等副作用,补充水分是十分有必要。此类药物建议用~毫升温水送服。
服用磺胺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时,如复方磺胺甲噁唑、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也应该多喝水,因为这些药物主要以原形经肾脏排泄,容易在肾小管、肾盂、输尿管、膀胱等处形成结石,多喝水可以降低尿液中原形药物浓度,减少形成结晶的可能性。此类药物建议用~毫升温水送服,服药期间持续多喝水。
服用胃黏膜保护剂时,如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此类药物的起效方式是药物形成凝胶状物覆盖于胃黏膜表面,为保证此类药物在胃黏膜上的良好覆盖,无论是进食,还是大量喝水均会影响起效过程。此类药物建议在餐前1小时或睡前服用,服药期间避免大量饮水。
服用缓解腹泻的药物时,如蒙脱石散,该药通过对消化道内的病毒、病菌及其产生毒素的固定、抑制作用,以及对消化道黏膜的覆盖保护能力而起效,说明书要求:1袋蒙脱石散(3克)应倒入半杯温开水(约50毫升)中混匀快速服完。服药后30~60分钟内也应该少喝水。
服用止咳糖浆时,此类药物大多具有润喉的作用,给人清凉舒适的感觉。在治疗咽痛、保护咽喉黏膜时,覆盖在黏膜表面有助于直接发挥疗效,类似于含片的作用方式。建议在服用止咳糖浆时应尽量不喝水或少喝水。
服用加压素、去氨加压素类药品时,应限制喝水,否则易引起水钠潴留、抽搐、水肿、体重增加等症状。
服用助消化药(如胃蛋白酶、多酶片)、活疫苗制剂(如小儿麻痹症糖丸)、软胶囊(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部分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等药物时,因这些药物遇热不稳定,建议用凉开水服用。
当心绞痛突然发作、发生高血压危象时,为更快地发挥药效,可先将硝酸甘油、硝苯地平片咬碎后再置于舌下,以利于药物的吸收,如口腔干燥时,可含少许凉开水湿润口腔,但不宜用水送服。
为了保障上述几类药物的疗效,建议大家在服用这些药物时,以温开水(以口感有点暖为宜)或凉开水(25℃左右)冲服或送服,尽量避免使用温度过高的水。
喝水做到“四不用”
1
●
不用矿泉水
矿泉水中存在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对有些药物会有影响。
2
●
不用茶水
因茶叶中有大量的鞣质,很容易和药品中的蛋白质、金属离子、生物碱等发生化学反应。
3
●
不用牛奶
牛奶含有蛋白质和钙,一方面可使药物失效,另一方面药物也可能让蛋白质变性,从而失去本身的营养。
4
●
不用果汁
尤其是西柚汁对一些由肝脏代谢的药物有干扰。
总之,为了大家更合理、更安全地用药,从药物效果出发,我们还是建议服药前先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并按照医嘱或药师的建议服药。
这些服药喝水的常识非常重要
经过学习,您了解了吗?
总编:杨黎刘金山主编:李雪林编辑:程金峰刘德贵张朝华稿件来源:药剂科门诊药房投稿邮箱: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