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卧位通气(pronepositionventilationPPV)是指在施行机械通气时,把患者置于俯卧式体位,以使下垂不张区域肺扩张,改善通气灌注比例。主要用于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
问题一:俯卧位通气的作用和治疗ARDS的作用机制有哪些?
俯卧位通气可促进气体交换,在改善氧合的前提下降低气道峰压和吸入氧浓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使塌陷的肺泡复张,改善氧合;增加功能残气量;改善膈肌运动方式和位置;有利于分泌物的引流;改善肺依赖区的通气血流灌注;减少纵隔和心脏对肺的压迫;改善胸壁的顺应性。
问题二:俯卧位通气的适应症?
1、ARDS顽固性低氧血症对常规机械通气不能纠正者
2、强烈推荐:重症ARDS(PaO2/FiO2≤mmHg)
3、建议强烈考虑:当PEEP≥5cmH2O,FiO2i≥0.6时,PaO2/FiOmmHg。
问题三:俯卧位通气的禁忌症?
1、严重的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危重病患者
2、颅脑外伤伴中、重度颅内高压者
3、急性出血性疾病
4、严重多发伤,伴颈椎、脊柱、骨盆、胸壁及腹部严重受损者
5、严重颜面部创伤或近期颜面部手术
6、近期内气管手术、胸骨手术或骨科手术的患者
7、近期腹部手术
8、近期放置心脏起搏器(2天内)
9、明确深静脉血栓治疗少于2天
10、妊娠
11、对俯卧位难以耐受者
12、俯卧位后氧合指标反而恶化者
13、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
问题四:俯卧位的并发症及潜在风险?
1、并发症:眼球压伤、水肿、结膜出血;皮肤黏膜的压迫、受损及压疮
2、潜在风险:导管、引流管的压迫、扭曲、移位、脱出;室上性心动过速、低血压
问题五:俯卧位通气的实施方法?
1、俯卧位通气前向家属和意识清醒的病人说明俯卧位的目的、作用、方法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的恐惧心理,以取得理解和配合。评估患者的神志状况,镇静评分,并记录各管路的情况。
2、操作前准备
(1)物品准备:心电监护电极片、皮肤保护敷料(泡沫敷料、美皮康)、凹型枕或U型枕1个、软枕6个、啫喱垫、翻身单
(2)皮肤准备:保护眼睛、双肩部、脸部、双侧乳房(女性)、髂骨、膝部、小腿部及骨隆突处贴皮肤保护敷料
(3)充分镇静镇痛:实施前,使用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深度镇静状态,以减少患者的不安,建议RASS镇静评分-4或-5分
(4)防止窒息:实施前充分吸净口鼻腔和气管内分泌物。通气前停止鼻饲约30分钟,回抽胃潴留量,必要时胃肠减压。
(5)管路准备:充分固定气管导管及其他导管,监测气囊压,避免操作时脱出;保证呼吸机管、胃管、输液管、泵管等各种管路有足够的长度;导尿管等躯干部位导管尽可能沿躯干纵轴摆放,有利于转身操作
(6)翻身方向:俯卧位时可选择向左转或向右转身,应优先以深静脉导管的位置决定转向,如颈内静脉导管位于右侧,俯卧位通气转身时,宜选择向左转
(7)人员准备:医护人员4-6人
(8)位置与分工:第1人位于床头,负责呼吸机管道和人工气道的固定,头部的安置和发布口令
第2、3人位于床左侧,负责转向及管道、导线的摆放
第4、5人位于床右侧,负责转向及管道、导线的摆放
第6人位于床尾,负责协助转向及观察
3、操作时步骤(向左转身为例)
(1)第1人固定气管导管,其余四人利用翻身单将患者先移向床的右侧,然后第4、5人将患者转为侧卧
(2)第2、3人放置新翻身单于患者左侧后,放平患者,将患者左手塞进臀部下,然后将患者转为左侧卧位
(3)第2人(床左侧)将前胸的心电监护导线及电极片取下,第3人固定好翻身单并固定好深静脉导管
(4)第4人(床右侧)在背部重新连接心电监护,第5人将左侧的翻身单平摊至右侧
(5)第6人,协助下肢的肢体摆放及固定好下肢导管
(6)最后一起将患者转为俯卧位
4、翻身后处理
(1)头部位置:保护好眼睛,防受压;把头部垫高20-30度,头下垫U型枕或U型啫哩垫,U型枕或U型啫哩垫开口与气管插管方向一致;每1-2小时,头部左右两侧相互更替
(2)双手位置:双手投降状置于身体两侧,各垫一软枕
(3)双肩、胸部下垫一软枕、啫喱垫;左右髂骨各垫一软枕;女性患者注意保护好乳房;男性患者注意保护好阴囊处放受压
(4)膝部、小腿部垫一软枕,使足尖抬离床面,防受压
(5)管道:放置好各管道,避免受压、扭曲、打折
(6)做好约束
5、记录及疗效评估
(1)记录俯卧位通气开始及结束时间
(2)记录俯卧位前的心率、血压、氧合及PaCO2
(3)记录俯卧位通气后2h、俯卧位后4h、俯卧位结束时及仰卧位2h患者的氧合及PaCO2
(4)评估俯卧位通气的临床效果
问题六:出现什么样的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停止俯卧位通气?
(1)意外脱管
(2)气管导管堵塞、过深
(3)气道出血
(4)吸氧浓度%,血氧饱和度85%或PaOmmHg持续超过5分钟
(5)心脏骤停
(6)心率30次/分持续超过1分钟
(7)持续严重低血压(收缩压60mmHg超过5分钟)
(8)其他危及生命的情况
参考文献:
[1]郑玉玲,黄庆萍,杨凤玲,陈甘海,李金庭,张建荣,黄艳芳,肖端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的护理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6(13):-.
[2]陈建裕,陈来娟,金丁萍.俯卧位通气病人的监测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07):15-16.
[3]米洁,黄桃,高西.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及护理干预研究[J].重庆医学,,46(14):-.
[4]刘远金.俯卧位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吉林医学,,39(11):-.
[5]赵艳.俯卧位通气在低氧血症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现状[J].继续医学教育,,32(07):92-94.
[6]李纯毛秋瑾汪慧孙芳.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俯卧位通气的呼吸道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32(19):-.
作者:北医院ICU古莉燕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