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8日是第21个“全国高血压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中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2%,患者人数约2.7亿,每年万人死亡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发病和死亡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我国因心脑血管病导致的死亡占国民总死亡的40%以上,约70%的脑卒中死亡和约50%心肌梗死与高血压密切相关。高血压(hypertension)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收缩期和(或)舒张期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点的全身性疾病。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不明原因的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能找到具体病因的高血压)。
依据我国5年推出的指南,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mmHg,舒张压≥90mmHg。
温馨提示:定期测量您的血压
正常成年人,建议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
医疗机构对35岁以上首诊患者测量血压。
高血压高危人群(如血压-/85-89mmHg、肥胖等),建议每半年测量一次血压。
积极提倡高血压患者在家庭开展自测血压和自我管理,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血压自测次数。
推荐使用经过国家标准认证合格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
Q1:高血压会遗传吗?
早在18世纪就有人观察到脑出血有家族性,并提出高血压病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高血压病异常遗传特性亦可能是多基因的,对高血压的基因多肽性进行分析发现:
①双亲血压均正常者,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3-5%,父母一方患高压病者,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25-28%,而双亲均为高血压者,其子女患高血压的机率是45-55%。远远高于一般人群的患病率。
②挛生子女一方患高血压,另一方也易患高血压。
③高血压病患者的亲生子女和养子女生活环境虽一样,但亲生子女较易患高血压病。
④高血压产妇的新生儿血压要比正常血压者为高。
⑤在同一地区不同种族之间的血压分布及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⑥动物实验研究已成功建立了遗传性高血压鼠株,繁殖几代后几乎%发生高血压。
⑦一些基因型与高血压的发病有明显的关系。
⑧嗜盐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因素也与遗传有关。
⑨肥胖与高血压发病有关的因素也与遗传有关。
⑩某些焦虑、急躁、易激动的性格及特殊肥胖体质与脂类代谢异常所致的高脂血症等均为高血压病的易患因素,这些因素明显具有遗传的倾向,也可能构成高血压病的先天性致病因素。
以上证明,遗传因素在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但是,除了遗传因素外,高血压发病还与其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必须与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才会导致血压升高。所以说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而发病的多基因遗传病或遗传缺陷综合症。
Q2:哪些基因影响高血压?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在高血压遗传基因中,主要有四大类基因影响着高血压的易感程度。
血管收缩/舒张通路的调节基因:这类基因调节着血管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如ACE、AGT、AGTR1、ADRB2、NOS3等。以NOS3为例,该基因编码一氧化氮合酶。而一氧化氮合酶是合成一氧化氮的关键酶,若该基因发生突变,一氧化氮合成将发生障碍。众所周知,一氧化氮具有舒张血管、松弛血管平滑肌等作用,是降低血压的重要调节因子。因此,如果基因突变导致一氧化氮合成受阻,将不利于血压的下降,从而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水盐代谢通路的调节基因:这类基因在调节血液中血钠水平和血容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AGT、AGTR1、CYP11B2等。以CYP11B2为例,该基因编码醛固酮合酶,是醛固酮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该基因启动子区TC位点突变将导致基因转录活性增强,使醛固酮合成量增加,而醛固酮的过度分泌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失调,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增大,高血压患病风险上升。
叶酸代谢通路基因:这类基因参与体内叶酸的代谢,如MTHFR等,该基因编码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是叶酸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若该基因突变,将导致叶酸代谢发生障碍,进而使血液中同型半胱氨酸转化为甲硫氨酸的过程受阻,使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上升,导致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进而损伤内皮细胞,激活凝血系统,导致血液变得粘稠,使血压上升,高血压患病风险上升。
免疫调控通路基因:这类基因参与免疫反应、炎症反应等,影响血管的反应性,如IL-6基因编码白细胞介素-6,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细胞因子,若该基因发生突变,将导致IL-6的高表达,进而引起血管的高反应性,使高血压的发病风险上升。
通过对这些易感基因的检测,可以有效评估高血压的患病风险,从而针对各风险基因制作有效的预防措施,让自己远离高血压。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