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宣教秋天到了,如何正确科学ld

“贴秋膘”是民间入秋以来的传统习俗。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

俗话说“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依照中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理,秋冬需要进补。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传统的贴秋膘容易长胖,对于很多人来说,最悲伤的故事莫过于今年贴上的秋膘到下一个夏天还没减下去。所以秋膘也不是随便想贴就贴的,有些人可能就不适合贴秋膘,比如超重肥胖、痛风、慢性肠胃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疾病、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会加重原发病。

那我们如何科学正确的贴秋膘呢?

1.循序渐进

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常食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所以,秋季进补之前要给脾胃一个调整适应时期,可先补食一些富有营养,又易消化的食物,以调理脾胃功能。如鱼、各种动物瘦肉、禽蛋以及山药、莲子。此外,奶制品、豆类及新鲜蔬菜、水果均宜适量食用。药食兼优的芡实也是调理脾胃的上等佳品,它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等物质,且有滋补强壮、补中益气、开胃止渴、固肾养精等功能。

2.滋阴润肺

立秋润燥为主,慎贴秋膘。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故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秋季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如此看来,立秋之后,我们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润燥强体。

3.健脾和胃

脾为“后天之本”,五脏六腑正常运行皆赖脾脏运化的水谷精微。脾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正常,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乃至筋肉皮毛等都能得到充分的濡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机体保持健康。脾虚患者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4.收敛精气

《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炎热的夏天,人体的气血更多的会聚集在体表,到了秋收时节,大自然收回来的不仅是粮食,还有我们人体的气血、津液、心神。当身体的阳气在体内不断聚集,胃肠道逐渐变得温热,就会比夏季更有能力去吸收和运化一些有营养的食物。除了吃有营养的食物,更主要的还是要顺应秋季的养生规律:早睡早起,收敛精气,静心安神,平和安宁。当我们的身心调整到适应秋季的状态,即使吃不多的食物,也可以更好的收获,贮存能量了。

“贴秋膘”是为了滋补我们的身体,但若盲目进补,只会适得其反,希望大家都能科学进补,健康“贴秋膘”!

供稿:内科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yf/142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