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
多发生于血糖长期未能有效控制,有多种并发症的患者。
糖尿病胃轻瘫——是指糖尿病患者胃动力障碍,排空延迟,但不伴有机械性梗阻的一组综合征。
至少有50%以上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嗳气、上腹痛、体重下降、胃潴留或因不消化的固体食物排空障碍形成胃石等表现。
{
糖尿病胃轻瘫
自主神经病变
}
糖尿病胃轻瘫属于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
是一种在排除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以胃排空延迟为主要特点的慢性胃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早饱、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
其发病机制多样,与周围自主神经病变、微血管病变、平滑肌变性、高血糖、胃肠激素失调及代谢紊乱有关,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糖尿病患者伴有胃轻瘫患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会引起血糖波动和控制不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
糖尿病胃轻瘫
患者病例
}
54岁的张某,确诊2型糖尿病5年多,一直口服格列吡嗪片、二甲双胍片控制血糖治疗。在3个月前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食欲差、体重下降,口服甲氧氯普胺治疗效果不好,2个月前就诊。
经过进一步全面检查,排除了消化道梗阻等疾病,钡餐透视显示胃排空能力迟缓,胃内有大量潴留液;
结合患者有多年的糖尿病史,最后诊断为“糖尿病性胃轻瘫”。
空腹血糖:9.2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3.6mmol/L,糖化血红蛋白:10.8%;尿糖++,尿蛋白-,酮体-;腹部彩超:肝、脾、胆、胰、肾、子宫、卵巢未见异常。
日常喜辛辣重口食物,饭后上腹部胀满、打嗝反酸水,有时还容易呕吐、呕吐物酸臭,平时面部容易潮红、内里烦热、口干渴、大便秘结,舌红干、苔黄腻,脉象滑数。
胃中积热、阴津不足,治宜和胃泻火、滋阴增液、降逆止呕,方选竹茹汤、玉女煎加减。
药用竹茹、清半夏、陈皮、麦门冬、生地黄、枳实、桔梗、甘草、知母...清胃热、养阴津除烦渴;
腹胀加厚朴、麦芽...;
肠燥便秘加郁李仁、大黄、芒硝...;
呕恶加藿香、砂仁...。
张某在三次复诊调方后,病情平稳后(恶心、呕吐、上腹饱胀等症状消除),三餐饮食恢复正常,餐后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
糖尿病胃轻瘫
日常饮食如何调整
}
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由于胃排空延缓不能将药物从胃内以正常速度排出,影响口服药物的吸收,影响药物治疗效果。
所以,患糖尿病胃轻瘫时一般都停用口服药,而改用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
但是,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及时间与进食不相匹配,应该调整胰岛素注射与进餐的时间间隔。
1.进餐时间的调整。进食后研究显示,不能将食物以正常速度排出,从而引起血糖不稳定。
所以,糖尿病胃轻瘫患者应在进食后每隔30分钟测血糖1次,根据血糖变化曲线调整胰岛素的注射时间。
2.食物成分的调整。高纤维膳食可延缓胃排空,减轻患者饥饿感,减少进食,从而降低餐后血糖。
但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消化期间胃运动减弱,胃排空已延长,故一些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要少食用。
3.食物状态的调整。由于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进食固体食物时,胃排空受阻较液体食物更明显。
因此,膳食搭配时最好将固态食物改为半流质食物,或多进食流质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完全进食流质食物。
4.进餐次数的调整。糖尿病胃轻瘫以少食多餐为佳,分别在早晨、中午、下午、临睡前多次进餐,以减少餐后高血糖,也避免了餐前饥饿感。
如果最近感觉上腹经常不适、不论吃干喝稀、饭多饭少,上腹部就会胀得难受,饭后还常有恶心、呕吐的现象的糖尿病患者,医院进行检查。
中药不传之秘◆在于量
工作室-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