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营养案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排空障

术后胃排空障碍(DGE)是腹部大手术后尤其是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长期不能恢复口服进食,大多数的患者特别是年老体弱的患者。常常发生严重的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伴低蛋白血症又进一步导致胃排空障碍难以恢复。术后胃排空障碍(DGE)虽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导致患者营养障碍,住院时间延长,相应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肠内营养作为首选的营养支持治疗,具有利于机体代谢,促进肠蠕动,价格低廉,方便易行的特点。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手术后出现术后胃排空障碍(DGE)患者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随机观察年8月至年12月在本科住院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20例,其中男15例,女5例,远端胃15例,近端胃3例,贲门癌2例,年龄36~75岁,平均48岁。

诊断标准:①术后7d仍需胃肠减压,或进流质饮食后出现胃潴留症状,伴或不伴恶心呕吐。②上消化道造影显示胃蠕动不良,造影剂潴留时间延长。

所观察20例患者术中均放置经鼻营养管(远端置入空肠),术后第5天开始由经鼻营养管注入流质饮食,其中有3例需同时应用肠外营养,其余患者均经肠内营养提供。

二、结果

所观察20例患者全部治愈,经口正常饮食后痊愈出院。治愈时间为20~45d,平均治愈时间为28d;治疗期间营养状况良好;所有病例无体质量减轻。

相关并发症:主要为营养管导致鼻咽部不适,经口服甘油,拔管休息1~2d后再插管后缓解。

三、讨论

术后胃排空障碍原因不是十分明了,可能与吻合口水肿、迷走神经切断、吻合口周围残余感染、大网膜脂肪坏死及粘连压迫等有关[2]。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首先需与机械性肠梗阻相鉴别,大多临床表现为4~5d有排气拔除胃管后,再次出现腹胀、呕吐,停止排气排便,有时也表现为术后胃肠减压管的长期不能去除。体检上腹部膨隆,叩诊鼓音,可闻及振水音。X线影像学及胃镜检查对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帮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营养工医院患者的营养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住院患者,尤其是危重患者如何输入营养,如全静脉(肠内)营养和全胃肠道营养的研究。这就是临床营养的首次革命[3]。随着时间的推移,临床实践经验的增多,肠外营养的不足之处逐渐呈现,直到80~90年代,人们发现肠道是人体中的最大的免疫器官,也是人体的第三种屏障。如果肠道内没有营养素供给肠内,就会营养不良,使肠到的免疫功能减弱,并发生细菌相互移位。人们又将研究方向转向肠内营养,这是临床营养的第二次革命。因此,肠内营养被提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外文献报告,临床应用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的比例已由8:2变为2:8。所以,肠内营养支持已成为欧美国家最为推崇的临床营养支持方式。本文通过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胃排空障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证实了营养支持在胃排空障碍的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方东伟

作者单位:河南省医院外一科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yf/104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