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见闻肠内营养在重症脑卒中患者急性

北京权威白癜风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分析84例急性期重症脑卒中患者采取两种营养支持干预措施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收治的重症脑卒中且处于急性期患者84例,纳入标准:①年龄40~75岁,且胃肠道功能适合随机选择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疗法;②入院后昏迷持续48h以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4~8分,NIHSS评分≥10分;③发病后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呛咳,发病前无严重的代谢性和内分泌疾病、血液性疾病、恶性肿瘤、肺部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不良性疾病;④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均经颅脑CT或MRI检查证实为急性重症脑卒中;⑤入选病例皆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84例患者随机均分成A,B两组,A组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59.58±15.47)岁。B组男2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9.82±15.26)岁。两组性别、年龄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比较。

1.2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采取常规的降颅压、预防感染、扩血管、控压以及抗血小板聚集等常规干预,在此干预前提下:A组:行肠外营养支持,即采取常规中心静脉置管措施,实施电解质、葡萄糖、维生素、氨基酸、水以及脂肪乳剂等干预,第1d与第2d保持计算热量的1/2,其后逐渐增加至全量。B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即指导患者应用肠内营养乳剂,依照每日20kcal/kg至25kcal/kg的标准予以计算,通过患者的鼻空肠管缓慢泵入,控制初始滴速在每小时20ml至30ml,若患者未出现明显的腹胀、腹泻等不良反应,可于第2d与第3d后依照每小时40~60ml的速度泵入,依照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第1d应用剂量控制在ml,第3d则增加到ml,最后维持全量。

1.3效果评价

观察指标:①患者入院前后分别对其TG(甘油三酯)、Hb(红蛋白)与Alb(血清白蛋白)进行检测;②患者出院时记录其体质量指标;③参照NIHSS量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评价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的程度;④观察记录两组不良反应(腹泻、胃潴留、肺部感染、肠道感染与尿路感染)发生情况。

调查指标:参考国际通用的生活质量调查量表对患者住院时与出院时生活质量进行调查。

调查指标有生理功能、社会能力、整体健康、认知能力、精力、健康状态、机体疼痛和情感机能8项。调查内容包括疾病引起的生活负担(8项)、社交质量(1项)、社会支持(2项)、治疗满意度(4项)、认知功能(4项)、睡眠(3项)、症状与不适(8项)、医护人员鼓励(3项)及疾病对日常生活影响(7项)。每项指标评分在0分~分,评分同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方法

整理实验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x2检验;计量资料则以均数±平方差(`x±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前后两组营养状况分析

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均有所下降,但B组下降的幅度低于A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入院及出院时质量分析

两组入院时体质量接近,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B组出院时体质量与A组对比明显较高,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

A组出现4例(9.50%)腹泻、2例(4.80%)胃潴留、7例(16.70%)肺部感染、3例(7.10%)肠道感染,3例(7.10%)尿路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5.2%(19/42);B组腹泻1例(2.40%),胃潴留0例(0.00%),肺部感染1例(2.40%),肠道感染0例(0.00%),尿路感染1例(2.4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3/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后差异明显,构成统计学意义(x2=15.77,P=0.00)。

2.4两组NIHSS评分分析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治疗后的NIHSS评分低于A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分析见表4。

3、讨论

在神经内科疾病中,重症脑卒中属于多发病以及常见病,大部分的重症脑卒中患者均存在假性或真性延髓性麻痹、肢体瘫痪与意识障碍等症状。临床对待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时常采取鼻饲肠内营养措施,主要原因在于此种置管方式易行简单,且价格低廉,但在干预时,患者易受延髓性麻痹、颅内压升高、胃瘫排空功能降低以及卧位进食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误吸、返流以及呕吐等表现,诱发肺部感染;若未及时吸出患者的呕吐物或者返流呕吐未及时发现,会造成肺部感染迁延难愈,临床控制难度加大,进而增加患者入住ICU的时间,此外,因抗生素反复应用,会提高气管切开或插管的风险,增加住院时间与医疗费用。为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本研究采用鼻空肠置管措施,以期减少并发症,维持患者机体所需营养。

脑卒中患者机体维持在高代谢状态,会大量分泌体内激素,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进而降低患者的消化功能,增加营养不良机率,由此可见,对患者采取营养支持切实可行。当下临床采取的营养支持措施有肠外支持、肠内联合肠内外营养支持,但对脑卒中患者而言,单一行肠外营养支持会造成肠黏膜萎缩,使胃动力降低,并对胃黏膜屏障造成损伤,更有可能出现感染、肠蠕动功能减弱以及应激性溃疡。与肠外营养不同,肠内营养能够加速患者胃肠功能恢复,使胃肠道蠕动增加,还可有效避免细菌群转移,降低感染以及胃肠功能衰退的可能性。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接受肠内营养支持后,营养指标TG、Hb等大于A组,体质量与入院时对比尽管有所下降,但对比A组依旧有绝对性优势,P<0.05,说明肠内营养支持优于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另外通过比较A组与B组不良反应不难发现,后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机率小,仅为7.10%,而前者为45.20%,P<0.05,进一步说明B组采取的治疗方案更接近理想水平,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使其尽快恢复;最后通过分析两组生活质量与神经功能评分得出,B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A组,NIHSS评分(10.00±2.71)显著低于A组(12.17±3.28)分,P<0.05,再次证实肠内营养支持对提升患者住院期间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预后有积极作用。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实施营养支持的目的在于补充蛋白质与热量,使负氮平衡减少,进而起到改善以及维持机体细胞、器官功能及代谢的目的,并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推动康复进程,肠内营养支持可达到上述要求,因此有较高的实用性。

总之,重症脑卒中急性期患者行肠内营养支持可靠安全,效果显著,建议作为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推广。

原作者:高淑君

原作者单位:医院急诊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bmivc.com/wzlcs/1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