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张志远老先生学识渊博,在业界有“活辞典”之称,业医70余载,医学理论深厚,临床经验丰富,见解独到。
有学生通过对先生着作的学习,发现先生善于应用大剂量白术治疗多种疾病,屡起沉疴。
现小师妹分享如下,供临床优秀中医师参考学习。
腰痛
寒湿腰痛以腰下冷痛,如坐水中,阴雨天加重为主症。
先生认为,此病病机属脾阳不振,肾气不利,治以宽腰汤加减。
药用:
生白术80g、茯苓70g、薏苡仁70g
桂枝9g、车前子(包煎)9g
此方出自清·陈士铎之《辨证录》,认为白术擅利腰脐之气、散腰脐死血,故用白术为主治疗腰痛。
先生师其意,重用白术,以其燥而喜动,使气机顺畅。
配伍大剂量茯苓、薏苡仁既可增强白术利腰脐之气,又可利膀胱之水,使寒湿之邪从小便而出,三药大剂量投用,共奏散寒除湿通痹之力;
又佐以少许车前子以利水,桂枝助阳化气,可引肾气外达。
本方以五味药组方,药少量多以施救治,常常收到奇效。
先生临床大剂量应用白术、茯苓、薏苡仁,未发现不良反应。
先生亦指出,白术虽可利腰脐之气,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两点,一乃利气散血必须生用,二须大剂量投用方能起效。
便秘
脾虚便秘是由于阳气虚衰,运化无力,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肠道传导无力以致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总因阳虚温煦无权。
先生常以桂枝附子汤去桂加白术汤加减治疗,
药用:
生白术60g、枳壳40g
肉苁蓉30g、熟附子9g
甘草6g、生姜9g、大枣3枚
此方治疗脾虚不运,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肠道蠕动无力,大便坚硬难下,长期便秘又致津液亏乏,阴阳两虚。
先生从《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第二》“若大便坚,小便自利者,去桂加白术汤主之”中得到启发,认为白术有通利大肠之功,非守而不走之药,投以大剂量生白术健脾助运,补而不滞,通而不燥,润而不腻。
且可化气,使津液生、血运旺,则肠道涩滞可解。
又配伍枳壳调畅气机,肉苁蓉润肠通便;
熟附子峻补元阳、益火消阴;
甘草、生姜、大枣辛甘化阳,调脾胃而和阴阳。
临证尚可配伍木瓜,以木瓜、甘草酸甘化阴,有增水行舟之效。
本病不宜用厚朴、枳实,因峻下之力易耗伤正气,加重阳虚;
也不宜用火麻仁、草决明,以其润下力量弱小,难以奏效。
肝硬化腹水
肝硬化腹水属中医学臌胀范畴,系腹水蓄积使腹部膨大而得名,是中晚期肝脏疾病?的重要标志,病机复杂,预后欠佳。
先生治以黄芪五苓散加减可取佳效。
药用:
白术40~g、黄芪30~g
大腹皮10~20g、桑白皮15~30g
茯苓20~50g、猪苓10~20g
泽泻10~20g、桂枝9g
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太阳病》,本为“太阳蓄水证”而设。
先生以其加减治疗肝硬化腹水收到满意疗效。
先生治疗此病投用五苓散加大健脾益气、燥湿利水之白术用量,使其既通小便,且“动肾气”疏导六腑,令粪便下行,可谓标本兼治;
又配伍大剂量黄芪健脾益气以滋化源,取“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之意,使脾健则气旺,气旺则湿化、血行;
再佐以大腹皮行气宽中除满,渗利水湿,气化水行;
桑白皮肃降肺气并利水;诸药共成扶正祛邪之功。
因此,患者服用本方后,小便增多,腹水得消,食欲增加,体力恢复,就是气血水液得以正常运行的反映。
风水水肿
风水水肿是以全身浮肿为特征,尤以头面部为重。病机总属风遏水阻,脾失转输,土不治水,而致体内水液潴留。?
先生宗“腰以上肿,当发其汗”之旨,方用越婢汤加减。
药用:
白术50g、汉防己15g
麻黄15g、石膏20g
甘草6g、生姜10片、大枣15枚(掰)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曰:“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
本方用麻黄配生姜以发越肌表之水;
石膏清解肺胃郁热,并制麻黄之温燥;
大枣、甘草补益中气;
然风水水肿的特点是头面“一身悉肿”,按之凹陷,眼睑难开,单麻黄、生姜功力不够,先生宗仲景之旨,加大剂量白术,健脾燥湿,培土以制水;
配伍祛风湿、利水消肿之汉防己,相须为用,使得脾阳得健,阳郁得畅,瘀阻得通,水湿之聚从表从下而解,水肿自除,值得借鉴。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性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别录》:“主大风在身面,风眩头痛,目泪出,消痰水,逐皮间风水结肿,除心下急满及霍乱吐下不止,利腰脐间血,益津液,暖胃,消谷嗜食。”
《本草纲目》又云:“近世多用白术,治皮间风,止汗消痞,补胃和中,利腰脐间血,通水道,上而皮毛,中而心胃,下而腰脐,在气主气,在血主血,无汗则发,有汗则止,与黄芪同功。”
张志远先生临床喜用大剂量白术投予脾阳亏虚、中气不足之证,治疗肝脾肿大、腹内积水、下肢浮肿等,以渗湿、利水为导向。
用之治疗腰痛,投用大剂量生白术,恃其量大力专,动腰脐之气从而舒畅气机,散腰脐死血从而调和气血,使气行瘀除,经脉通利而痛自止。
脾虚便秘,以脾虚不运、气机不畅为特点,故用大剂量白术健脾助运,化生气机。
肝硬化腹水,重用白术健脾燥湿利水,配伍黄芪以滋化源,使气旺则血行。
风水水肿,以一身悉肿为特点,大剂量白术益气健脾,土旺则健运,土旺则胜湿,配伍防己以达利水消肿之效。
附:1.白术的其他配伍
①治脾虚胀满:白术60克,橘皮克。为末,酒糊丸,梧桐子大。每食前木香汤送下三十丸。(《全生指迷方》宽中丸)
②治痞,消食,强胃:白术60克,枳实(麸炒黄色,去穗)30克。上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内外伤辨惑论》引张洁古枳术丸)
③治自汗不止:白术末,饮服方寸匕。日二服。(《千金要方》)
④治风瘙瘾疹:白术末。酒服方寸匕,日三。(《千金要方》)
⑤治嘈杂:白术(土炒)克,黄连(姜汁炒)60克。上为末,神曲糊丸,黍米大。每服百余丸,姜汤下。(《景岳全书》术连丸)
2.张锡纯解白术
白术∶性温而燥,气香不窜,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泻。治脾虚作胀,脾湿作渴,脾弱四肢运动无力,甚或作疼。与凉润药同用,又善补肺;与升散药同用,又善调肝;与镇安药同用,又善养心;
与滋阴药同用,又善补肾,为后天资生之要药。故能于肺、肝、肾、心四脏皆能有所补益也。
一妇人年三十许,泄泻半载,百药不效,脉象濡弱,右关尤甚,知其脾胃虚也,俾用生白术轧细焙熟,再用熟枣肉六两,和为小饼,炉上炙干,当点心服之,细细嚼咽,未尽剂而愈。
一妇人因行经下血不止,服药旬余无效,势极危殆。诊其脉象浮缓,按之即无,问其饮食不消,大便滑泻。
知其脾胃虚甚,中焦之气化不能健运统摄,下焦之气化因之不固也。遂于治下血药中加白术一两,生鸡内金一两,服一剂血即止,又服数剂以善其后。
一人年二十二,喘逆甚剧,脉数至七至,投以滋阴兼纳气降气之剂,不效。后于方中加白术数钱,将药煎出,其喘促亦至极点,不能服药,将药重温三次,始强服下,一剂喘即见轻,连服数剂全愈。后屡用其方以治喘证之剧者,多有效验。
一少年咽喉常常发干,饮水连连不能解渴。诊其脉微弱迟濡,当系脾胃湿寒,不能健运,以致气化不升也。
投以四君子汤加干姜、桂枝尖,方中白术重用两许,一剂其渴即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