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肠内营养?
“应用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
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
系经过口服或管饲等
方式经肠道提供代谢
需要的热量及营养物质
“应用全营养支持,首选肠内营养
必要时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应用”
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
Ifthegutworks,useit.
“当肠道有功能且能安全使用时就应用它”
国内:
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重症患者在条件允许时应尽早开始肠内营养
蒋朱明,吴蔚然。肠内营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黎介寿。肠内营养-外科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途径。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营养支持的途径选择
营养不良的5阶梯治疗法
当下一个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能量需求3-5天时,应选择上一个阶梯
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能够口服的患者,以口服补充为主,不能口服的患者可以给予管饲
1.分次给予
(1)定时推注法:适用于胃承受能力基本正常者,每次注入的量为-ml,10-15min推完,全日总量可分5-6次推完
(2)间歇滴注法:适用于胃承受能力略差者,每次滴注量为-ml,在1-2h内完成,每次间隔约2-3h
2.持续滴注
适用于胃肠承受能力较差者,应控制滴速,最好用输液泵控制;
初速为20-50ml/h,适应后维持滴速为l00ml/h,最大可达ml/h
肠内营养并发症
恶心、呕吐和腹胀、腹痛:
发生率:约为20%
原因:胃潴留、输注速度过快、浓度或体积太大、营养液温度低等
处理:减少速度,降低浓度,用量减少,胃动力药,营养液加温
腹泻:
发生率:5%-30%
原因:速度、浓度、温度,渗透压,制剂选择不当(脂肪、氮源、乳糖等),营养剂污染、无菌操作不当等,抗生素使用不当,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下降。
处理:无菌操作,防止污染,注意三度,合理选择制剂,合理应用抗生素、应用谷氨酰胺、益生菌或益生元。
便秘:
发生率:长期肠内营养病人中约15%发生便秘
原因:水分摄入不足、活动减少、年龄增大、纤维素缺乏有关
处理:摄入水分,增加运动、添加膳食纤维
误吸:
原因:喂养管移位、胃蠕动降低、反流、昏迷等
处理:喂养管应置于适当位置,抬高上半身30°-45°,有返流指征时则停止该方法,对胃排空功能受损或无呕吐反射者,最好将营养液输入空肠
赞赏